发布时间:2024-11-14 18:27:08 来源: sp20241114
伍里川
陪伴孩子写作业,正逐渐成为很多家长在每日工作之余的额外负担。“心梗、高血压、被气哭……”社交媒体上,各类家长辅导作业的“崩溃现场”屡见不鲜。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一番有关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观点就引发网友热议。他表示,坚决反对家长陪伴式写作业,呼吁家长要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园丁”而非“木匠”。
正如马景林所言,“园丁”注重的是为花草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阳光,让它们自然生长,而“木匠”则是按照既定的图纸,将木材加工成家具。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用固定的模板去塑造他们,还是引导他们自由成长,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这话说到了很多家长的心坎上。说起来,我本来也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但事到临头却退缩了。在当年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偶尔也会陪伴式地写作业。有老师提醒我,如果家长自己都不重视陪着孩子写作业,那以孩子的自觉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多年之后,我发现,这种陪伴式写作业,并无实质意义。
一个家长当然应该负起适当辅导之责,但每天跟打卡一样地和孩子拴在一起,不仅容易改变家庭场景和氛围,激化矛盾,还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抵触心理。一旦家长和孩子在陪伴中产生严重挫败感,也可能激发极端事件。
家长和孩子本该“各司其职”,而家长陪伴式写作业最大的弊端是,双方“错位”融合,缺乏调和机制。家长陪伴孩子写作业确实有“母慈子孝”“岁月静好”的时候,但更常见的是,很多原本心平气和的家长被孩子的“怎么讲都听不懂”所激怒。
家长陪伴式写作业的现象并不悠久,至少我们这些中年人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这样的体验。之所以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除了一些学校和教师“提倡”或明确要求之外,很多家长在内卷化的背景下,主动把陪孩子写作业当作必须,也是一大原因。由此带来的喧嚣和困惑,集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家长到底该如何陪伴和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总是喜欢强调陪写作业的辛苦,认为这是一种自我牺牲,却很少自问或问孩子:他们真的需要吗?
“学会放手”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家长陪伴式写作业恰恰是最典型的该放手不放手。一些家长往往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对孩子的成长施加不恰当干预,既缺乏科学和耐心,又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写作,但家长疯狂训练孩子写“模式化”作文,使得孩子兴趣大减;有的孩子希望劳逸结合、适当放松,有家长却“争分夺秒”,让孩子身心俱疲;有的孩子解题方式比较有创新性,家长却逼迫孩子按照“标准化”路子来,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有的孩子领悟能力差一点,家长便痛斥孩子没用,言必称“别人家的小孩”如何厉害。
不少家长之所以如此调教孩子,不是受自己的“成功经验”驱使,认为自己的路子可以照搬,就是受到自己过往失败经历的刺激,把孩子当成夙愿的完成者。这对孩子来说,既不公平,也不包容。
说到底,陪伴和教育,都应该以尊重孩子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前提。否则,“陪伴”越多,问题越大,最终得不偿失。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