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8:00:23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社 贵阳12月25日电 题: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洞察宋代文人精神生活
——专访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刘恒
中新社 记者 袁超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韩琦的两帖真迹纸本墨迹(即《信宿帖》和《旬日帖》)与后世13段题跋的合裱之卷,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全卷纵30.9厘米,横867.5厘米,两帖皆创作于北宋中期,是北宋名臣韩琦现今唯一传世法书。
韩琦一生出将入相,勋业赫赫,有“北宋第一宰相”之称,对北宋政治、文学、书法艺术都有影响。韩琦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甚少,墨迹除此二帖外仅有一二名款存留。2012年,《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这件国宝级文物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近日,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刘恒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的两帖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刘恒:第一帖名《信宿帖》,第二帖名《旬日帖》。按照法帖起名的惯例,一般用书帖上第一句话中的两个字来命名。
第一帖《信宿帖》,是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第一句“信宿不奉仪色”,意为“我好几天没有见你了”。韩琦在家乡相州做官时,建了一座名为昼锦堂的园林,供相州民众游乐。韩琦请欧阳修做记,于是欧阳修写下了传世名篇《昼锦堂记》,而韩琦当即给他写了一封表达感激之情的信,便是《信宿帖》,故后人又将此信札称为《叙谢帖》。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的《信宿帖》。贵州省博物馆供图第二帖《旬日帖》,因字迹模糊,只能看见十来个字,在字帖的前面有“旬日”二字,故称之为《旬日帖》。就字迹来看,这一帖与《信宿帖》如出一辙,可判定为韩琦真迹。由于部分内容和落款都不甚清晰,很难判断此信是写给谁的。经过一些考证和推测,后人认为可能是韩琦写给北宋另一位名臣及书法家杜衍的信。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的《旬日帖》。袁超 摄中新社 记者:这件传世书迹是如何流传到现在的?背后经历了哪些故事?
刘恒:无论是韩琦还是欧阳修,在当时及后世,是作为文人“偶像级”的存在。在北宋,就有不少人收藏这些名人的信札。韩琦这件传世书迹的流传经过,从其后的一些题跋里就能了解大概。
北宋经过靖康之耻,故都旧物四处流散。到元代,镇守浙江台州的一位契丹大将叫肖(也姓石抹)继祖,他拜汉族名儒为师,家里藏书千卷,自己也擅诗文,和当时江南的文人有很好的交往。
肖继祖的先祖是元朝的开国大将,战乱中,韩琦的两封信札流传到肖氏家族,并传至肖继祖手上。元代中后期,肖继祖和韩琦的九世孙韩诚之成为朋友,在众多文人的见证下,肖继祖把韩琦的这两帖赠送给韩诚之,当时成了一段佳话。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事做了题跋,也就是现在所见二帖后的10段元人跋文。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后世的题跋部分内容。袁超 摄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后世的题跋部分内容。袁超 摄明代,江南地区的私人收藏非常兴盛,据推测,《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应在江南私人藏家手中。清代,因康熙、乾隆都爱好收藏和书法,江南私人藏家的大量藏品往北京集中。康熙时期,著名的收藏家高士奇发现了韩琦的信扎,斥巨资买下此卷,并将其列为自己藏品中的上上神品。
随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进入清宫,在乾隆时期皇家收藏所编的《三希堂法帖》和《石渠宝笈》中,皆可见到韩琦此札,并被作为最上等的文物来珍藏。
民国初年,溥仪离开故宫前往东北时,带走一批文物,其中就包括韩琦信札。后来,这批文物散落民间,几经辗转到了贵州,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中新社 记者:如何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探寻宋代文人墨客的精神生活?
刘恒:北宋是一个文教昌盛的时代,皇上以文治天下,对文人、文臣比较重视。北宋文人虽政见有所不同,但私交很好。如韩琦与王安石,在变法上观点有分歧,但私下有很多交往,相互赞叹彼此的诗词书法。
以书房为核心,“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大展上,展厅呈现出曲水流觞的展台布置。盛佳鹏 摄《信宿帖》这封信是写给欧阳修的,韩琦和欧阳修相交几十年,从韩琦初入仕途,到两人各归故乡,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他们都还保持通信。《欧阳修全集》中保留下来的与韩琦的书信,就有四十五封之多。
同时,宋代的官员和文人在做官之余,很讲究生活情趣。当时物质生活相对丰富,文人对精神上的追求也很高,古玩收藏兴起。文人官员常举办雅集,或品玩故物,或诗酒唱和,以文赠友、以书赠友更是常事。
欧阳修为韩琦的昼锦堂撰文,之后韩琦请大书法家蔡襄将此文书丹于石,刻成昼锦堂碑。韩琦、欧阳修、蔡襄皆为当时士人的楷模,《昼锦堂记》和昼锦堂碑一时传为佳话,为文人们写诗歌咏。
在北京故宫文华殿展出的《韩琦昼锦堂图》通景屏吸引参观者。易海菲 摄中新社 记者:对于今天的宋代书风研究,《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有何重要意义?
刘恒:宋代留下来的墨迹法书仅有数件,多为苏轼、米芾、蔡襄这些书法大家的作品,除此之外的比较少见。韩琦此二帖,正好填补了宋代书风中官员书风的一个空缺,也印证了当时颜体在宋代社会,特别是文人社会,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书体。
韩琦的真迹,流传下来的虽然极少,但古籍中关于他书法的记载却不少。北宋的书法大家米芾就在《书史》中记载:“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这是说韩琦喜欢颜真卿的字,大家也都跟着学习颜字。之后明清的文献中也多有对韩琦书法的记载,皆说他的书法端严谨重,大气从容,深得颜真卿三昧。《信宿帖》《旬日帖》的传世,印证了历代古籍中对韩琦书法的记载。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后世的题跋部分内容。袁超 摄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后世的题跋部分内容。袁超 摄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后世的题跋部分内容。袁超 摄此外,《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后的13段题跋也相当有价值,特别是元代9个人的10段题跋。元代流传下来的文人书法墨迹不多,这9个人的题跋里有行书、楷书、隶书、草书,补缺了元代书法史的一些空缺。同时,元代写下题跋的9个人身份多元,有朝廷高官,也有民间处士,有汉人,也有色目人,他们交织在一起,互为诗友,让今人得以看到元代文人交往的一个横切面。
卷后,还有清人王鸿绪和高士奇的题跋,他们是康熙的近臣,在书法上呈现的风格是恭谨有余而个性不足,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清代对官方书法的要求和提倡。(完)
受访者简介:
刘恒,研究馆员,任职于贵州省博物馆,兼任贵州民族大学文博学院研究生导师,从事地方史、艺术史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物的整理、展陈工作。公开出版学术专著《黄花晚香——<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研究》一书,任执行主编出版《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系列•现代贵州书画家作品集》《汇珍集宝——贵州省博物馆藏精品集》两部图册,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独立策划专题展览十余个。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