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点笔记|追忆蒋渭水

发布时间:2024-11-17 02:32:39 来源: sp20241117

新华社台北8月8日电 题:追忆蒋渭水

新华社记者王承昊、章利新

台北闹市区一处公园内,有一尊人物铜像:他内着马褂、外披风衣,左手拎着行医问诊包,右臂夹着书籍和为坐牢而准备的毛毯,眼神炯炯、凝视远方。他是蒋渭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岛内反殖民运动的一位重要领袖。

这是台北市内一座纪念蒋渭水的铜像(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这是台北市内一座纪念蒋渭水的铜像(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被迫将台湾割让日本。此后,台湾同胞为反抗殖民统治,掀起一波接一波抗日斗争。在武装抗日遭到残酷血腥镇压后,一批台湾青年开始力图通过文化工作反抗殖民压迫,蒋渭水便是代表之一。

蒋渭水1891年生于台湾宜兰,早年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后进入现代医学院学习。1916年,他在台北开设大安医院。治病救人过程中,他深切体察同胞苦难,潜藏在血液里对民族解放的渴望被激发出来。

这是“渭水驿站”展出的大安医院还原模型(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这是“渭水驿站”展出的大安医院还原模型(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走进今天的台北大稻埕街区,讲述蒋渭水生平事迹的“渭水驿站”就设在大安医院旧址附近。驿站二楼展有大安医院还原模型,其中除诊疗室、病房外,还有类似图书馆的办公场所。

大安医院成为当年台湾文化抗日的一座堡垒。1921年,蒋渭水参与发起创立“台湾文化协会”,以文化运动做思想启蒙和改造社会工作,总部就曾设在大安医院。1923年,他创刊《台湾民报》,以此作为宣传渠道,编辑部也曾设在大安医院。

在行医之地,蒋渭水期望以文化之手为遭受殖民毒害的台湾把脉施救,唤醒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1921年,他写下《临床讲义》,将台湾视为患者进行诊断,认为台湾“有黄帝、周公、孔子、孟子等圣贤的血统,遗传性很明显”,“故有强健天资聪明的素质”,而“现症”包括“深思不远”“卑屈”“意志消沉”等,“处方”则有开办正规学校教育、设立图书馆和读报社等。

为了理想,蒋渭水广交社会贤达,积极投身社会运动,被日本殖民当局逮捕10余次,仍矢志不渝。他对乡土的热爱、对同胞的悲怜,在历经磨难中升华为对家国和民族的使命感,一身浩然正气使他成为台湾社会反抗殖民压迫的一面旗帜。

1931年8月5日,蒋渭水英年早逝,临终留下“极力奋斗,加倍团结,期望为同胞解放而努力”的叮嘱。虽遭日本殖民当局强力压制,仍有5000余位台湾民众参加了蒋渭水的“大众葬”。

同年10月,70多个团体600多名代表参加的“追悼台湾革命领袖蒋渭水先生大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人士沉痛追思并发出呼告:“台湾民众处在日本铁蹄之下,已有37年了。我台民将来的解放,要靠谁呢?靠天、靠地,不中用,要我们四百万的台胞,和四万万的祖国同胞,一心努力奋斗啊!”

这是“渭水驿站”展出的大安医院还原模型,类似图书馆的办公场所是“台湾文化协会”总部和《台湾民报》编辑部(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这是“渭水驿站”展出的大安医院还原模型,类似图书馆的办公场所是“台湾文化协会”总部和《台湾民报》编辑部(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蒋渭水是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先知先觉者和最具号召力的领袖之一。”台湾历史学者戚嘉林表示,蒋渭水终其一生,都是纯纯正正的中华民族认同者,这种意识是他从事文化和政治运动的动力源泉。

令人痛心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岛内某些政治势力歪曲、掩盖历史真相,感恩戴德将当年的殖民统治者歌颂成台湾的建设者,颠倒黑白把反抗殖民压迫的爱国先贤说成是“台独先驱”,蒋渭水也未能幸免。

谰言岂能欺世。翻开蒋渭水的生平,真相明明白白:学生时期,他就关心祖国大陆的情况,在校内宣传革命思想并组织捐款支持中国革命;1924年在日本殖民当局的法庭上,他义正辞严宣告:“台湾人明白地是中华民族”,这是“不论什么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1927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两周年时,他发出号召:“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纳孙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

这是位于台北的蒋渭水先生纪念广场,设有蒋渭水衣冠冢,一路石阶却凹凸不平、杂草丛生(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这是位于台北的蒋渭水先生纪念广场,设有蒋渭水衣冠冢,一路石阶却凹凸不平、杂草丛生(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台湾作家蓝博洲说,“台独”势力宣扬“台独史观”,一贯操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移花接木、偷换概念等认知骗术。他们亵渎蒋渭水先生英灵,背离中华民族立场,出卖台湾,甘做外部势力奴仆,自欺欺人,何其卑劣。

曾经,蒋渭水面对日本殖民当局淫威而不屈,如暗夜中的一颗明星,照亮了许多台湾青年迈向觉醒之路。然而,蒋渭水曾为之奋斗的台湾,如今似乎遗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渭水驿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此参观者寥寥,很多人草草浏览几分钟便离开了。

蒋渭水现安葬于其故乡宜兰,台北六张犁的旧墓址设立纪念广场并留下衣冠冢。从山脚出发,到达衣冠冢不过几分钟路程,一路石阶却凹凸不平、杂草丛生。青山守忠魂,青史留丹心,蒋渭水先生坚守中华民族认同、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精神不应也不会被忘却。

(责编:艾雯、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