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鸭铺就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11-22 11:50:54 来源: sp20241122

  规模化养殖——

  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口袋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养殖棚舍。90后新农人闫运栋连说:“想不到,养鸭子也能成为致富产业。”

  闫运栋家里4口人、8.8亩地,过去家庭收入主要靠种庄稼。前几年,闫运栋的父亲看到有的村民在县里的公司养鸭不少挣钱,心思活动了,也琢磨租一个养殖棚舍。

  租棚养鸭起步并不容易。一个棚一茬养殖7000只,一年出栏6次,这个养殖模式让老闫心里有点打鼓。但一想到一个棚年收入可观,他又打起了精神。

  老闫说的公司,是高唐县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带着干,手把手地教,老闫第一年养鸭就赚了10多万元。接下来的两年,收入更是翻了番。

  父亲的经历让闫运栋动了心。老闫包3个棚,小闫包3个棚,“两代人养鸭”在村里成为佳话。

  养鸭子是一门技术活儿。按公司规模化养殖标准,每个棚舍能养1万只鸭子,如何既上规模又稳收益?

  闫运栋开始整天琢磨规模化养鸭技术规范和要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找技术人员刨根问底。原来,规模养鸭通风最为紧要,定时巡查更是关键。抓好养殖细节,一年下来一算账,刨去成本,年收入60多万元。

  规模化养殖靠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对于养殖户规模化养鸭,公司统一发放优质鸭苗,提供技术指导,按每斤比市场价高出2毛钱收回成鸭。”荣达公司董事长徐保旗说。

  目前荣达公司已形成集育种、种鸭饲养、鸭苗孵化、商品肉鸭养殖、饲料加工、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肉鸭最大存栏量400万羽,孵化场年生产鸭苗1亿羽。鸭产业辐射高唐县12个乡镇以及周边8个县(市),带动2000多家养殖户。公司服务的家庭农场形态的养殖户达130多户。

  专业化管理——

  解决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难题

  从技术员到养殖户,90后时培利尝到了专业化养鸭的甜头。

  2012年,时培利从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来到荣达公司当起技术员,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硬件都具备了,为什么棚舍通风还是出状况?昨天还是活蹦乱跳的鸭苗,为啥今天就打蔫?”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时,时培利常遇到解释不了的难题。“馒头自己嚼过才知道滋味,必须和养殖户一起找出办法。”当公司推出大学生自主创业奖补措施后,时培利报了名,他想借这个机会找出养殖症结所在。

  “想是一回事,干是另外一回事。”2015年,时培利选择了程庄农场的简易棚舍,开始了他的养殖探索。简易棚舍空间小、环境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温度不好控制。

  不惧困难,他每天认真钻研养殖技术。每隔两小时进行棚舍通风,及时查看鸭子生长状况并做好记录,精准调控风力和温度,科学把握投喂时间和投喂量。赶上公司棚舍更新换代,他申请将简易棚舍改为封闭棚舍,通风和温度问题得到解决,养殖指标越来越好。当年年底,终于扭亏为盈。“养鸭专业化给规模化增添动力。”时培利说。

  从程庄农场2个棚舍,搬到蒋官屯农场的4个棚舍,专业化养殖让时培利成为公司的养殖标杆,获得一次性奖励30万元。

  荣达公司孵化厂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刘勇说:“从第一代的竹竿、草帘子、地网养殖,到第五代玻璃钢保温板、水泥檩条、排污池、高网养殖,专业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专业化涉及鸭产业各环节,对于企业和养殖户来说,都是立身之本。依托专业化,我们养鸭逐渐从小作坊变成现代化的农业大工厂。”徐保旗说。

  绿色化发展——

  种养结合,用生态办法解决养殖污染

  张蒙从吉林建筑大学毕业后,了解到荣达公司养鸭的名气,就来到这里,当上了养鸭新农人。

  在高唐县尹集镇宋庄村的养殖基地,张蒙租下1个棚舍。别人养鸭,一般1年出栏6茬鸭子,张蒙通过技术革新,硬是出栏7茬,1年下来纯收入达到57.6万元。

  收入虽然可观,但越来越多的鸭粪怎么处理?

  “龙头公司就是要解决养殖户困难。”徐保旗说,“我们坚持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推进养殖模式绿色化提升。”在荣达公司,鸭粪经处理后转化为沼气、沼液,沼气给养殖大棚发电、照明和供暖,沼液用来还田。

  养殖粪污问题得到解决,资源化利用还有额外的收入,这让张蒙很高兴。

  徐保旗认为:“要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产全过程,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升乡村产业效率。”

  虽是寒冬,但在荣达牧草种植试验站大棚里,各种牧草郁郁葱葱。多年来,荣达公司测试了60多种有效转化粪污的牧草。

  荣达公司生态技术总监左海涛说,养鸭产生的鸭粪在充分腐熟后,替代化肥施入杂交狼尾草、芦竹等优质牧草种植区,能促进草类生长,节约肥料费用,还能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质量,优质牧草还可用作新饲料,产生经济效益。

  绿色发展,让高唐鸭产业焕发新气象。

  “好环境才能产出好鸭子。公司把生态养殖作为先导理念,融入鸭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荣达公司副总经理牛广峰说,一个个生态农场,就是一个个绿色生产空间。

  “用生态办法解决养殖污染,通过种养结合,创建友好型清洁生产模式,为推进养殖现代化增添了新动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张利庠说。

  数字化升级——

  延链补链强链,让新技术为产业发展赋能

  转型升级,让80后张士勇充满信心。

  2017年,张士勇在荣达公司蒋官屯农场承包养鸭棚舍。“要养得好,必须跟上时代,养鸭得依托智能化。”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把智慧养殖嵌入养鸭产业中。

  在张士勇的智慧农场,养鸭实现了全程数字化。鸭舍温度、通风风力、鸭子生长情况,全都通过电脑监控,养殖方案根据数据随时调整。

  “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着力延链、补链、强链,让数字化为产业链赋能。”徐保旗说。

  从孵化到养殖,从饲料到屠宰,荣达公司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着力打造高质量鸭肉品牌。“要让消费者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牛广峰说。在优质肉鸭新品种培育方面,荣达公司建成了标准化育种场,主要用于优质双黑白羽肉鸭选育,实现孵化场——养殖户——屠宰厂——饲料厂产业链运作经营模式,各个环节协同推进。

  “瞧,鸭子翅膀上都有二维码翅号,全程可追溯。”张士勇说,“公司的饲料厂、孵化场,为我们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关键在技术。我们每年在技术和设备创新领域投入研发经费1000余万元。”荣达公司人事部经理边哲介绍,公司拥有40余名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新品种选育、全程绿色养殖技术和牧草种植利用研发,并与一些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数据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要高度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瞄准发展智慧农业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农业生产经营、物流运输、加工增值等方面发挥数字赋能作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说。

  

  记者手记

  构建更加稳定的联农带农机制

  走在高唐县乡村,一处处农家小院修葺一新,许多家庭买了小汽车,乡亲们日子越来越红火……以养鸭产业为重点,高唐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越来越紧密。

  办好农村的事,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推动高质量发展。像重庆涪陵榨菜、黑龙江五常稻米、陕西延安苹果……这些都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特色富民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要把广大小农户纳入产业链条。目前,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同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劳动、服务等各种形式和现代农业联结在一起,保障小农户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高唐县发展鸭产业带动小农户的乡村实践再次证明,强产业、兴业态,构建更加稳定的联农带农机制,把增加农民收入各项举措落在实处、细处,就能让乡亲们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2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