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4:33:52 来源: sp20241125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制图:蔡华伟
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16.3亿吨,同比增长3.3%;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保持快速增长……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与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吻合,主要指标实现增长,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货物往来更加顺畅、人员出行舒适便利、重大工程建设正酣……交通运输运行不断向好,流动的中国持续释放生机与活力。
交通运输发展态势良好
东海之滨,“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前三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大关,同比增长3.4%;长江之畔,万吨级江海直达船首次直航重庆、11.6米吃水船舶首次进出南京港,今年以来,“黄金水道”货运规模持续扩大,前9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达到29.2亿吨,同比增长2.8%。
“大港口”再创佳绩、“大动脉”活力奔涌,映射出交通运输良好发展态势。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前三季度我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实现增长。
货运量保持增长。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16.3亿吨,同比增长3.3%,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9%、3.1%、4.8%、24.4%。
港口货物吞吐量稳中有增。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9.7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外贸同比增长7.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亿标箱,同比增长7.7%。
出行量较快增长。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同比增长5.4%。分方式看,铁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8%、1.1%、19.1%,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4.7%。
交通投资高位运行。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131亿元,其中,铁路、水路、民航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3%、9.4%、22.3%,公路完成投资18967亿元。
公路、水路建设取得新进展
京杭大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向年底完工发起冲刺,平陆运河加速建设,赣粤运河、湘桂运河进入论证阶段……今年以来,各地掀起运河建设热潮。
“交通运输部多措并举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今年累计下达3157亿元车购税资金支持地方交通建设,同时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助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说。
今年,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公路骨干通道持续延伸,高速路网越织越密。深中通道建成开通,成为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银昆高速公路宁夏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段建成通车,G85银昆国家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关键控制工程有新进展,一批公路重大工程进入新阶段。世界在建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主塔横梁合龙,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有望年底贯通。
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水运重大工程有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完成投资约420亿元,占总投资的50%以上;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6%;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等重点港口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交通重大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强化政策支持,持续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各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绣春介绍。
服务范围更广。数据显示,全国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达到68.3万辆,城市公交运营线路近8万条,总长度达173万公里,公交专用道突破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31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城市公共交通日均运送乘客达2亿人次。
技术水平更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装备进一步提档升级,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1.2%,九成以上的城市公共汽电车为空调车,车载视频监控和无障碍设备快速普及。此外,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付款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全面普及。
适老化服务更优。持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打造敬老爱老服务城市公交线路超过4000条、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超过12万辆,地铁车站无障碍渡板和“爱心预约”出行服务全面覆盖。
“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王绣春说,近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发布,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基本制度设计。下一步将制修订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具体政策举措,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多样化出行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1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