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6:54:28 来源: sp20241121
近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杨文明带领团队开展的肝豆状核变性研究,获得了17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科研经费改革的推进,为我们进一步开展产业化应用,注入了信心和底气。”杨文明说。
杨文明提及的科研经费改革,是安徽省近年来推出的系列创新举措之一。
近日,安徽召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安徽省聚焦科技攻坚、成果转化、企业主体、平台重塑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多项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为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改革科技项目组织机制
“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安徽以科技攻关零基预算改革为牵引,推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完成流程再造,实现了“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强化任务统筹能力。安徽设立了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制定《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创新性地构建了“七统一”科技创新攻坚新模式。
二是进一步强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通过将重点方向由40个聚焦为11个,使单个项目获得的支持力度提高了4.7倍。
三是进一步强化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企业主体更加突出。具体实践中,要求技术需求的80%、评审专家的50%、项目投入的60%均来自企业。2024年,企业牵头和参与的项目数量和资金占比分别为98.2%和99.5%,企业真正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9月20日,安徽大学王绍良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制的400系列稀释制冷机,已在国内某实验室实际使用中实现连续运行最低温度7.45毫开超过100天,创下国内最低温度最长时间运行纪录。
2023年5月,安徽大学依托“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合肥市种子基金孵化出来的企业之一。”合肥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叙新介绍,2022年5月,集团设立了直投型、风险容忍度达50%的合肥市种子基金,已扶持140余个项目在合肥落地,其中最新估值突破1亿元的明星项目达23个。
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方面,安徽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吴劲松介绍,安徽配套制定了48项“激励+松绑+免责”政策,在全省106家单位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效显著。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赋权成果868项,总估值约5亿元,推动成立或入股了企业82家。
打造科大硅谷“试验田”
2022年6月,安徽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科大硅谷”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产业催化、创新生态优化,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产田”。
“科大硅谷”创新性地构建了三大模式。一是构建了市场化运营模式,即组建混合所有制运营公司——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搭建“全球校友组织+创新中心+创新单元”全球创新网络,组建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构建40个创新单元。
二是构建了产业培育模式。通过实施高校院所“淘金计划”,“科大硅谷”累计挖掘科技成果超2000项,推动科研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同时,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对一”陪伴式服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4700家。
三是构建人才汇聚模式。建立高层次人才预认定机制,非全职来“科大硅谷”人才同等享受政策支持,授予谷内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人才自主评定权。
吴劲松表示,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探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安徽范式”,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致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争当先锋。
(记者 洪敬谱)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