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25:24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呼和浩特9月3日电 题:以文化之名,在中国“赶集”的外国客商
作者 奥蓝 张玮
9月3日,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的第二天,莫瀚在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工作人员何丹的陪同下,开启了自己在内蒙古的旅行。
莫瀚是印度国家级细密画传承人,他的家族从事细密画创作超过7代,这次文博会是他第一次受邀来内蒙古展示自己的画作。
8月3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莫瀚向游客介绍自己创作的细密画。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摄为期5天的文博会中,印度展区一张小小的展台上摆满了莫瀚的画作,大多以“马”为主题,细腻的笔触将每匹马的毛发“梳理”得无比顺滑,马的眼睛也分外灵动。他说,蒙古族爱马,所以他创作了很多有关马的作品。
“细密画是波斯艺术的重要门类,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如今演变为具有独立审美风格和情调的艺术品。”莫瀚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介绍。
“太精致了!”呼和浩特市民包蒙蒙在逛展时买了几幅莫瀚的作品,还成为志愿者帮忙做翻译,向感兴趣的游客介绍这些作品。
陪同莫瀚的何丹告诉记者,展会期间有不少高校师生和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来与莫瀚交流,来自兴安盟的蒙古族刺绣一级绣工敖杰小就是其中一位。
在文博会即将结束时,敖杰小将自己的一幅蒙古马刺绣送给了莫瀚,并收获了一幅细密画作为回赠。
在敖杰小看来,蒙古族刺绣是用针线勾勒出细腻的画卷,与细密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希望今后能有合作的机会。”
“目前我们还处于文化交流的层面,并没有探索形成很完备的文化变现能力。”何丹感慨,但是像文博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两国而言特别有帮助。
8月2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参加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一带一路”国际主题展区吸引游客。 王劭凯 摄记者发现,今年的文博会与往届相比,有许多海外面孔。
“在法国有很多不同品类的红酒,它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文化。”法国红酒商杰弗瑞是呼和浩特的老朋友,只要有展会他就会来。
杰弗瑞的父亲在法国波尔多经营着一家酒庄,15年前,杰弗瑞在中国开了一家商贸公司,把法国各地的红酒卖到中国来。
“我这次带了数十种法国红酒和洋酒,价位不等,生意还不错。”这些年,杰弗瑞去过中国很多城市参展卖红酒,与人沟通时先询问“可不可以加微信”,是个“中国通”。
今年的文博会上,“一带一路”国际主题展区汇聚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艺美术精品、民间技艺绝活、特色文化产品,成为现场赏玩乐购的文化体验平台。
杰弗瑞说:“我看到中国也有很多很好的葡萄酒,口感跟法国的不一样,我们可以以酒会友。”
外国客商在“带货”之余,还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非洲展区无疑是音乐的海洋,手鼓咚咚作响,吸引游客驻足围观。
卡布加是来自卢旺达的一名鼓手,他的掌心和手指在小小的鼓面上跳跃,热情的鼓声感染力十足。
卡布加说,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内蒙古,因为他喜欢这里。文博会这几天,卡布加认识了不少内蒙古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相互加了微信,留了联系方式。“我会在中国待一段时间,我们约定好了,要各自带着自己家乡的传统音乐一起切磋一下。”(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