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中国 保障人民健康(大家谈)

发布时间:2024-11-26 01:33:44 来源: sp2024112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本期大家谈刊发3位专家学者来稿,为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编  者  

  

  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陆  林

  健康是全方位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一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吹响了奋进号角。

  守护公众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有赖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笔者所在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近年来分级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着力从源头上强化精神医学的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全面推进建设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基于网络的睡眠及心理干预平台,积极推动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机制研究,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提升了心理健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福音。

  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不妨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沉下去”,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能力;“铺开来”,制定常态化、规范化的精神心理分级救援体系,构建社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联起来”,促进多学科协作,运用新技术合力推动精神医学创新发展;“做起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公众重视程度。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徐安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医药高等院校要主动作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经典等中医药基础学科建设,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面向中医学类专业全面推行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实施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

  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高校而言,既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也要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还要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支持开展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基层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必能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陈  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奋进新征程,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启示我们,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能够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要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细化实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定位,提升各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和信息互通能力。确保监测预警、发现报告、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等环节职责清晰、无缝对接,才能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始终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疫情防控全过程,注重科研攻关和防控实践相协同,助力分区分级、科学精准防控。将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中统筹推进,放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统筹推进,人民健康定能获得更牢固的保障。

  (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5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