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小吃”聚“沙”成塔的法治秘方

发布时间:2024-11-19 07:25:14 来源: sp20241119

  □ 本报记者   王莹

  □ 本报通讯员 邱斌 施义春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素有“中华小吃之乡”美誉。近年来,沙县区人民法院因地制宜打造“舌尖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小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途径和新办法,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当地,为推动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以来,沙县法院累计源头化解涉沙县小吃普通民事纠纷2700余件,仅2023年涉沙县小吃行业案件数同比下降42%,为近五年来降幅最高,行业治理初显成效。

  “云端异步+线下调处”助力源头息讼

  “法官,我现在在上海开小吃店,实在没办法在线开庭,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呀?”

  近日,一名小吃业主陈某因一起物业纠纷向沙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打来了求助电话,中心法官立即为其开通涉小吃业主“绿色通道”,使用异步庭审模式审理了该起物业纠纷案件。

  此次庭审全程采取交互问答形式,原被告在收到提醒短信后要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回应,回应方式可以为文字、语音、视频。庭审中,作为被告的陈某在经营小吃店间隙上线回应,详细陈述了还款计划,得到物业公司的认可。随后,法官、当事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了剩下的庭审程序,一场纠纷顺利得到化解。

  除了异步庭审模式,沙县法院还主动适应小吃从业者的工作特点,着力完善政法各单位“云平台”,对接区智慧治理服务中心“近邻e家”,利用互联网为沙县小吃务工人员提供“云服务”、开展“云调处”、建立“云法庭”,为身在外地的沙县小吃业主提供远程法律服务。

  在线下,沙县法院成立全市首家“诉源治理中心”,设立小吃纠纷调处组,由沙县小吃管委会派驻工作人员参与诉前纠纷化解;设立“沙县小吃专门服务窗口”,为小吃业主提供法律咨询、疑难解答、立案便利、诉求反映等法治服务,力争在源头“息讼”“少讼”。

  “高效解纷+专业维权”提供全方位保护

  2019年3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开设小吃店的沙县人梁某与沙县小吃文旅集团下设子公司沙县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沙县小吃”加盟连锁店特许加盟合同。合同签订后,梁某利用“沙县小吃”金字招牌持续经营,收入颇丰,但除一次性缴纳加盟费3万元外,其对于合同约定的其他费用一直拖延缴纳。

  近日,该餐饮公司将梁某诉至法院。

  由于梁某身处昆明,往来不便,沙县法院便依托“一城一法官”工作机制,会同服务梁某所在城市的“城市法官”积极沟通协调案件的处置。

  通过“城市法官”的耐心工作,梁某同意参与在线调解,并表示是自己违约在先,同意按照合同履行相关费用。原告也同意减免2000元违约金,撤回起诉,案件就此化解。

  据了解,沙县法院持续创新“一城一法官”机制,结合沙县小吃集团餐饮连锁子公司和联络处分布的30个城市,配备30名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对接服务。

  2022年以来,30名驻点法官为在外小吃业主累计诉前化解各类纠纷1400余件,让小吃业主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关怀就在身边。

  在涉“沙县小吃”商标方面,沙县法院牵头检察院、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侵权线索共享、侵权案件研判、侵权行为打击、侵权警示预防”联动机制,共同指导小吃业主商标注册、规范商标使用,帮助小吃业主树立维权防范意识。

  “延伸服务+帮扶救助”拓宽服务维度

  沙县区第二中学位于沙县小吃业主众多的沙县区夏茂镇,该校67%以上的学生为小吃业主留守儿童。近日,沙县法院普法干警走进这所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法治课上,普法法官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结合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将法条中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相关的内容,通过动漫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讲解,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和法律后果,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进一步树立法律意识。

  “校园欺凌很可怕,爸爸妈妈不能在身边保护我们长大,我们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一位留守儿童在认真听了这堂法治课后深有感悟。

  据不完全统计,沙县现有老人、儿童等留守人员超过两万人,尤以儿童居多。2022以来,沙县法院陆续开展“法治进校园”“送法下乡”“春蕾行动”等活动69场次,基本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通过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心理辅导等方式鼓励支持引导留守群体加强自我保护。

  此外,针对缓刑假释等特殊人员活动范围受限的情形,沙县法院还充分探索发挥政府驻外机构、小吃餐饮连锁公司的平台作用,打破地域局限性,实现异地委托帮教,实现特殊人员异地从业异地监管,推动特殊人员在灵活劳动创业中改造提升,避免特殊人员再犯罪。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