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手机给不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4-12-05 17:55:51 来源: sp20241205

  暑假到了,扬子晚报“心理聊吧”陆续收到多位苦恼家长的来信,他们都表示,之前暑假出现过不少亲子冲突,不想再来一遍,但是又找不到头绪。记者注意到,其中提得较多的一点就是,暑假期间的手机使用问题。

  手机是不是洪水猛兽?孩子索要手机怎么办?拿到手机抱着不放手又怎么办?面对家长们的普遍困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与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杨静平、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芦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董舒琪进行对谈,请她们给家长支支招。

  专家们表示,日常教育工作中已经在对中小学生们进行网络使用方面的引导,从课堂调研和现实案例来看,建议家长不要“闻网色变”,应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在“跨小步”中引导孩子接触手机,提高自律能力的同时辅以他律,循序渐进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家长来信 担心亲子冲突再次上演

  有位家长在信里说,孩子上学期间,自己管他的手机管得很辛苦,又是藏又是盯的。孩子提出,暑假他要自己管理手机。去年拗不过他,就给了他,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他没日没夜地抱着玩。虽然之前说好的,每天只能用几个小时,只能跟同学联系或者上上网课。没想到,他玩游戏,刷视频,看动画片,甚至玩到凌晨两三点。看他这么放纵,自己很来火,亲子冲突爆发了一轮又一轮。今年暑假就要来了,真怕矛盾重演……

  听孩子们说 网络世界精彩,但也有无奈

  董舒琪告诉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让学生“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当今社会,网络本身及其衍生的各种问题,无疑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变化因素。网络作为一种全新且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为学生的交流、学习、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但网络的不合理使用也给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适度使用网络,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议题。

  网络世界有它的一体两面,就像向日葵的正反面,因此董舒琪在推进“初中生网络使用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时,就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上网感受,来谈一谈“网络世界的精彩和无奈”,大家的发言可谓很精彩。

  聊“网络世界的精彩”时 ,学生们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社交范围扩大,可以随时随地跟朋友聊天,还能认识外地网友;认知范围扩大,可以上网查到很多知识;新奇与出乎意料,在网络上会刷到一些感觉在现实中不会发生的事情;开心和兴奋,玩游戏、刷视频,或者跟朋友聊天的时候都会比较放松。

  董舒琪告诉记者,可见学生们从网络世界获得了不少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愉悦感、成就感、团队协作感;还帮助他们发展了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比如学习力、自控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网络还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更便利地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以及进行人际交往。

  而聊到“网络世界的无奈”这个“反面”时,董舒琪发现,学生的体悟和感触也很深。

  学生一的感觉是“慢性痛苦,多方面的无奈”,他一上网就总容易被别的无关信息吸引过去,然后停不下来,所以就得熬夜写作业,身体很累,还要被家长和老师责备,总之,学也没学到,玩也玩不好,他认为,这是一个慢性的痛苦循环。

  学生二的感觉是“尴尬”——有时在线上沟通,一旦不能得到对方及时的反馈和回应,他就会去猜对方是不是生气了;他在网上分享动态,会有一些不太友好的评价,让他以后有分享欲的同时也会有些担心;有时候玩游戏是想放松的,但要是打得不好,会被队友骂。

  学生三的“无奈”感觉是“胆战心惊”,一是自己上网看的一些内容不想给父母看到,二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上网时间长了,会被父母发现和批评,让他很恐慌。

  结合学生们的反馈就会发现,首先,不少学生知道,玩手机是对自控和自律的挑战,明知不可沉迷,却总是欲罢不能而浪费时间;

  其次,也会给身心健康带去影响,持久地沉迷网络会伤害身体,网络传染的负面情绪会让自己伤心,甚至还有受骗和遭遇网络暴力的风险,给自己带来心理伤害;

  再次,等信息回复和组队打游戏被骂等,则是对现实人际关系有影响;最后,因为网络对大家分辨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也可能对价值观及人格养成产生一定影响。

  芦芳也告诉记者,她对小学生群体的日常调研同样显示,不少小学生已经意识到手机是一个矛盾体,比如自己发布在朋友圈的照片被人恶意P图,玩手机的时间越长却并非越兴奋,而是很担忧,怕眼睛疼,怕近视,怕不长个子,怕自己被手机辐射而变丑,反正有很多懊悔的地方,同时,网络世界又打开了很多新世界的大门,很是神奇。

  听心理专家说 引导上“跨小步”,也要自律和他律

  杨静平则表示,手机也好,网络游戏也好,是现代技术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一种发明,家长不能一禁了之。同时,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作为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一旦误入森林,很容易找不到归路”,为了拥抱科技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就需要去培养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能力。

  而走进原始森林的深处,或是在大海里游泳,都是需要经过锻炼的,她建议通过“跨小步”来训练这一能力。杨静平以看手机的时长为例,或设定玩半个小时,或设定就周末看一下,又或是当着家长的面看,“拿游泳来说,我们是先有游泳圈这样的保护举措,然后在家长的保护下开始练习的,这样既有保护,又能让孩子有一点快乐,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愉悦感。”

  另外,从学生们的精彩分享也可以看出,在使用手机和网络时自律和他律的力量不可忽视。

  董舒琪说,不少学生在课上也提出了一些自我管理与调整的小方法,都挺实用。比如,给手机和电脑设置非常麻烦的密码,让自己远离手机;自行设置一些上网的奖惩措施,比如玩一局游戏做一套试卷,几小时不上网可以吃个零食;给自己规定上网时间,现在手机上有一些软件,到点可以自动锁定;可以去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自己线下的生活更丰富,就不会一直想着上网了;上网之前就想好自己要干什么,浏览完自己需要的信息就马上退出。

  为此,三位专家均建议,要引导他们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明确上网目的;发展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和娱乐方式;保持平和心态,不猎奇、不过分投入;邀请父母老师帮助约束自己,比如跟家长完善家庭层面的《网络使用公约》《网络使用承诺书》等,这样既能解决问题,也能帮助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改善亲子关系。

  同时也应告诉他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见陌生网友,不去网吧上网,如果在网络被别人攻击了,收到不良信息了,玩游戏充卡被诈骗了,等等,要学会及时止损,并告知老师家长。总的来说,建议家长在给予保护的前提下,让孩子接触手机和网络,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但不能一堵了之。(扬子晚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