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受访家长认为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24-11-27 18:06:21 来源: sp20241127

  87.0%受访家长认为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58.6%受访家长期待学校深化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

  5月,教育部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了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希望藉此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近日对1000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0%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58.9%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开导,58.6%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深化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

  受访家长中,孩子处于小学及以下阶段的占29.8%,初中阶段的占16.1%,高中阶段的占15.9%,大学阶段的占35.3%,研究生及以上阶段的占2.9%。

  超七成受访家长认为学习压力是孩子面临的主要压力源

  重庆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周瑶很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每天都跟孩子聊天,听他分享当天高兴的事情和不高兴的事情,了解他为什么不高兴,帮他疏导或告诉他正确的应对方式。”

  调查中,87.0%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中46.0%的受访家长认为非常需要。

  “我会通过跟家长沟通和自己的观察来了解孩子,有的孩子可以从他的行为看出他的状态,有的则需要老师多观察。”福建福州某小学语文老师张琴说,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与孩子多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状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教授田宏杰表示,当下我们越来越关注人格的全面发展、人生意义的实现,在这个前提下,大家普遍对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尤其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压力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调查中,受访家长认为学习压力(71.7%)是孩子面临的主要压力源,然后是家庭氛围带来的压力(50.9%)、人际交往压力(49.1%)和情感问题(40.3%),此外还有: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39.9%)、就业压力(37.7%)、经济压力(28.6%)、其他压力(3.0%)等。

  田宏杰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来自于学业压力,比如学业焦虑、考试焦虑,还有因学业压力过重所产生的厌学、挫折感。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较弱,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孩子,比较难以解决与同伴发生的冲突,会将同伴交往中的挫折内化为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还可能由于内在价值感缺失产生“空心病”问题。

  “有的孩子是兴趣班太多,或者是学习压力大,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可能会有亲情方面的缺失。”张琴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好,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中受访家长表示,心理咨询与辅导(53.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3.5%)和心理沙龙主题讲座(40.3%)开展较多,还有心理主题班会(36.3%)、心理情景剧(34.2%)、心理普查(16.4%)、其他(3.2%)等。

  张琴介绍,在她所在的学校,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会在家长会的时候跟家长交流得比较多,也会时常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还会定期举行面向全校的心理座谈会。

  “我们当地的初中每星期会有一到两节心理讲座,每天中午和下午还有‘倾听诊所’,学生有需要可以去。”周瑶说。

  “当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不够时,道理讲得再好孩子也很难听进去”

  碰到学生有压力,张琴会帮助他们找到压力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比如多鼓励学生、建议家长停掉兴趣班、少布置作业、让家长多陪伴孩子等。

  田宏杰说,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背后的心理需求。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只看到问题、矫正问题,单纯告诉孩子不能做出某种行为,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比如某个孩子叛逆、不听话,实际上可能是希望别人注意到他,希望自己的观点被认可,这时候如果只是告诉他不要叛逆是没有效果的。

  田宏杰认为,老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是认知上的困难、缺乏方法还是能力不足,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既满足孩子内心需求又符合社会规则的路径,这样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逐渐解决。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应该加强哪方面工作?对此,58.9%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开导,58.6%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深化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54.0%的受访家长希望举办专题研讨会,为学生就业升学释疑解惑。

  “当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不够时,道理讲得再好孩子也很难听进去,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先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让孩子在关爱下长大。”田宏杰说,当孩子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撑时,再去分析问题找解决方法。

  此外,46.6%的受访家长希望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同伴交往,44.6%的受访家长建议对有需要的同学及时开展精准疏导,39.1%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重视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33.9%的受访家长希望配齐配足心理健康专职教师,24.6%的受访家长希望规范校园心理健康监测。

  周瑶觉得,针对有问题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疏导很重要,“发现了苗头,不仅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也都要深入分析孩子的问题。其次要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很多孩子就是觉得自己太孤单了,特别是稍微内向的孩子,与同伴交流后情况会好很多”。

  张琴说,保持家庭氛围的松弛很重要,家长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要多与孩子谈心,鼓励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多经历一些事情,磨炼意志,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田宏杰说,学校教育首先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其次,老师要抱着好奇的态度而不是教育的态度去关心学生;第三,老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沟通的智慧,如果老师一直用传统的思路看待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他们的一些问题,但如果老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转变认知方式,能看到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就更容易给孩子提供更多帮助。

  “我们学校目前的心理老师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的,用来做心理辅导的时间比较有限。”张琴希望每个学校都能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这样更专业、权威,也能帮助到更多孩子。

  受访家长中,一线城市的占34.5%,二线城市的占39.1%,三四线城市的占19.5%,县城或城镇的占5.5%,农村的占1.4%。

  (丁香雪钰对此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周瑶、张琴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