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0:12:58 来源: sp20241205
近年来,新绎控股有限公司聚焦山岳、海洋、人文等景致类型和“居家”“出行”两大场景,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推出了多个文化内涵、旅游体验兼具的文旅项目。其中,位于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创建实践,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了解和体验戏剧艺术,为廊坊文化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打造“文化旅游”和“戏剧旅游”的城市名片,在京津冀腹地崛起一个文旅新地标。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在2024年“世界戏剧日”活动即将在廊坊举办之际,本报特开设专栏,深度解读“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推广宣传中国戏剧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只有红楼梦”,人民“大观园”
金庸先生生前在一次传统文化座谈会上谈到,一位英国教授来中国,早晨起来散步,鸟语花香,一位正在修剪花枝的园丁向他打招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呵!”他乘船过三峡,又听一位水手吟道:“……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感慨不已:一个连普通民众都知道古诗文的国度,文化根基自然了不起!
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民性。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守人民立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以精品奉献人民。
以古典小说《红楼梦》为出发点打造的戏剧主题公园“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坚持精品路线、创新表达,让读者成为主角,尝试从多角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文艺创作、文旅行业肩负时代使命做出生动探索实践。
创新表达
以精品创作回馈游客期待
2023年7月22日晚,坐落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开城仪式盛大揭幕,并在第二天正式开城迎客,十几个沉浸式演出在这如梦如幻的“戏剧幻城”中展开。甫一亮相,四方惊艳。京津冀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争相“打卡”。
主创团队秉持匠心,用了8年时间打造“戏剧幻城”,赋予古典小说《红楼梦》以时代内涵、当代气息,更好满足当今游客需求。“我们大胆创新,反复打磨,是为了让这座‘幻城’以更高的质量与游客见面,不辜负游客的期待。”项目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王潮歌说。
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眼界在拓宽、品位在提升,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期待日益强烈,对文艺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用主创、运营团队的心血与智慧回应人民期待。走进“戏剧幻城”,入目皆是景色。四大主剧场、近20个小型剧场镶嵌在108座情境园林中,移步换景,变幻多端。“戏剧幻城”打破了“静态观看”的传统戏剧演出模式,同时模糊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诗、舞、音、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熔于一炉,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交相辉映,将《红楼梦》丰富的文本和文化内容拆解、重构,带给人创意与新意。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将虚实相生、留白婉约等中国式哲思和美学理念,与网络文化、流行文化、校园文化等当代文化有机融合,共同打造出开放包容的产品组合,给予城中游客充分的参与感、获得感。“‘戏剧幻城’的表达很高级,它用一种很当代、接地气的方式去讲述,用高科技的手段去润色,用更加意象化的手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蕴浸润于场景与作品中。”文艺爱好者徐恺感叹,“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将《红楼梦》浓缩成串联符号,其想象力、创造力感染着他,延展了古典文学和当代戏剧的边界。游客的满意与好评,正是“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创作者、运营方的不懈追求。
贴近生活
让读者成为主角
几百年间,无数读者在“解味”《红楼梦》的过程中,与作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书写着与《红楼梦》有关的故事。如果执着于还原原作场景,难免见仁见智,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戏剧幻城”的主创团队拓展了《红楼梦》文本内容,突破性地把“读者的故事”搬上舞台,让读者成为主角。“戏剧幻城”总时长超800分钟的戏剧演出,沉淀着历代读者、广大群众的故事与情感,或复刻某一场景,或阐释某一疑问,让不同群体、不同时代的读者和观众都能找到归属和共鸣。
在踏进《第三十五中学》剧场的那一刻,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穿梭”。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热播,黑板上、课桌里,到处都有《红楼梦》的“痕迹”。严肃的教导主任在走廊上督促着纪律,爱打篮球的男同学蹦跳着奔回教室,课堂上总爱出风头的“显眼包”和爱学习的班长组成“欢喜冤家”,黏着贴画的课桌,砸过来的粉笔头,解不出的方程式……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所有观众都变回了学生时代的少男少女。在沉浸式的形式和高还原的场景之外,作品更是捕捉、刻画了校园记忆中关于青春、理想的集体情愫,引发广泛共鸣。
而《书不尽》剧场则让因续写《红楼梦》饱受争议的“高鹗”“程伟元”有了向观众申诉的机会,借助声光电技术凸显了戏剧反转的情绪落点。《我就不喜欢红楼梦》从网络论坛对《红楼梦》的控诉切入展开,讲述网络背后的读者故事。人民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把文学经典从作者视域转向读者视域,鼓励读者从近现代国家的历史际遇和个人的文化背景、趣味、性别、身份、经历等出发,自由地去解读《红楼梦》,并从中找到同生一世、忧乐圆融的共情。《红楼梦》现代叙事的成功,也提示这部“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延展性和生命力。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努力受到广大观众、游客的普遍认可,他们在这里邂逅自己的故事和感悟。“《四合院》讲述了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北漂’和四合院里的北京人从隔阂到融洽的故事,人间温情令人感动。” “我最喜欢《第三十五中学》,这就是我中学上课时的样子。”“这样的筒子楼我也曾住过。”“《真亦假》满足了我对戏剧后台的好奇。”“《读者》中那种对‘红楼中人’深深的共情和心疼我也有。”“《我就不喜欢红楼梦》里的弹幕太好玩儿了。”“演员没有明星大腕儿,但正是这种近距离让我更好代入。”从观众的反馈中不难发觉,“戏剧幻城”借助《红楼梦》这一线索,成功激发起观众的共情共感,“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创作初衷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成为现实。
广泛覆盖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观众满足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提供的高质量文艺演出,然而戏剧并非“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全部,创作方、运营方协力烹制出一场融演艺、旅游、休闲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文旅大餐,献给时代、献给人民。
相关负责人介绍,“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一年演出可超1.5万场,覆盖广泛受众,已成为辐射京津冀地区的文化、艺术体验窗口。它与水云间文化商街、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等共同构成超50万平方米的戏剧演艺展览空间,集文化、旅游、艺术、商业等多业态品牌的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全方位、一站式文旅体验使这场文旅大餐更优质、更便捷地覆盖、服务于更多人群,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审美、消费需求,成为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多元业态,触手可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新时代文化建设成果。
“‘幻城’从不同游客的体验视角出发,充分利用‘幻城’戏剧及环境空间的多样性,针对不同游客需求,设计多种内容与路径组合,通过更加精准地匹配与引导,更好地唤起共鸣、引发共情,赋予游客更好的文化体验。”项目运营方新绎控股董事长李晓菲表示,“戏剧幻城”旨在依托《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更多的文化内容、体验产品和产业机会,降低高雅艺术的“门槛”,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的魅力,在看得见、可参与、可享受的美好生活中释放精神压力,获得文化熏陶和精神升华,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做出有益探索。
让书写在《红楼梦》里的文字活起来
108个情境空间、21场沉浸式演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戏剧主题公园“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倾情呈现一幕幕关乎《红楼梦》读者的戏剧演艺与情境园林,以中国式审美讲述人人心中的“红楼梦”。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一座饱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游客领略传统文化之美的城。”“戏剧幻城”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王潮歌表示。
以经典名著为创作蓝本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涵盖饮食、服饰、诗词歌赋、建筑、民俗、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以《红楼梦》为创作蓝本,但并不局限于文本本身,破除过往各类《红楼梦》演艺作品中以原著故事为主的内容局限,将创作视野放到了更广阔的“红楼世界”。王潮歌说:“一千个人有一千本《红楼梦》。读《红楼梦》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年岁、不同境遇,读到的《红楼梦》是不一样的,那么读《红楼梦》本身,又是一本巨大的‘红楼梦’。”
在“戏剧幻城”超800分钟的戏剧总时长中,有的剧目以《红楼梦》故事为基础,如《读者》里,演员以《红楼梦》中的关键桥段为基础,“读者”对话书中角色,分别讲述贾宝玉的情感经历、大观园被抄检、王熙凤的命运等等;有的剧目看似与《红楼梦》故事本身无关,却从《红楼梦》中引出奇思妙想,如沉浸式剧目《第三十五中学》让观众以学生身份回到中学时代,《红楼梦》作为一个元素点缀其中。极具创意的现代化演绎,让每一个走进“戏剧幻城”的观众仿若置身大观园,沉浸式感受来自文学经典的魅力。
《红楼梦》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成为“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灵魂,也出现在了各个剧场演出中。“用虚来表现实,这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用实来表现虚,这是无为有处有还无。”王潮歌表示,很希望“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当观众看完了这个城,走出去以后觉得“无为有处有还无”。
以中式美学引人入梦
《红楼梦》营造的一个个虚幻的“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画卷、一部明清时期封建家族的盛衰浮沉史,更向读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红楼梦》在当代的一次大型演绎,也是王潮歌给所有观众造的一场融汇中国文化元素的梦。
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16道形态各异的大门开始,到贯穿“幻城”的情境廊道,再到每一个迥然不同、十分独特的情境空间,都运用了亦真亦假、虚实留白等中国式哲思与美学理念。中国的建造之美、文化之美、含蓄之美、意象之美、哲学之美,以东方美学特有的格调放到了“戏剧幻城”的墙上、景中、窗上、门中。
“比如现在我们布局用的是棋盘格局,意味着所有的道路都是直的。但霸道式的直线在中国园林中是大忌,我们就得努力让中国文化里‘曲’的情愫在其中滋生蔓延,当一个人全走下来之后,会觉得是个弯弯的路径。这就是我们在努力达到的东西。”“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总设计师王戈解释道。
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王潮歌曾向王戈表示想把中国画放在墙上,而这就如同把留白、写意放在了墙上,也等同于把情感放在了墙上——更重要的是,把舞台放在了墙上。经过精心研究,王戈实现了这一想法,让外立面变成了一个立体的舞台,使演员可以在几十米高的墙上行走,走的过程中,又仿佛走在一个东方园林里。而从外边的人的视角看演员,又如同行走在一场大梦之中。
红色的椅子是“幻城”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被安置在情境园林中的各个地方:巨大空间的中央,错落有致的台阶上,郁郁葱葱的竹林中……漫步于园林中的观众或许会疑惑:这把红色的椅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它有什么意义?对此,王潮歌解释道:“这把椅子就是观众,是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当人们阅读了《红楼梦》,它就和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人们便有了自己的‘红楼’。也因为有读者,《红楼梦》才流传到现在,因为读者的争论和探索,《红楼梦》才变得更了不起。”
以科技手段活化文字
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情境园林中,其中一处有吊在空中的两层字,一般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王戈说:“当你走进去的时候,会看到一地碎片,分不清是什么,但是如果你等待5分钟,字是会还原的。在某种意义上,字的周而复始就和《红楼梦》这本书一样,一版又一版,某些文字不断被重新校定。”
当天色渐暗,华灯初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墙上、地上便会浮现出《红楼梦》中的文字,而镂刻在巨大的屋顶上再反射到巨大的空间中的字也沉浸于光影中,令整个“幻城”宛若文字的世界。此外,偌大的园林始终会回荡着十余首和“戏剧幻城”上演的戏剧相匹配的主题曲,空灵动人,令人深感四下显现的文字仿佛更加生动;剧场里,戏剧演出的舞台也融合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呈现出如梦如幻的沉浸戏剧体验与幻境空间。
回忆起创作过程,王潮歌坦言:“中国文化的浩瀚无边,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自己的无知,感到自己更加不配成为‘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总导演。再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使它变得更好。”
在王潮歌看来,《红楼梦》从未结束,一直在被续写。王潮歌说:“续写的人有可能是我,但也有可能是你,把你的生活和你和《红楼梦》的故事也续写在这个逻辑里,你可能是此时此刻的贾宝玉,也可能是此时此刻的薛宝钗,也有可能是下一世的曹雪芹。”
用时代的目光看待历史,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传统经典在当代获得创新表达,展示了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旧邦新命,呼唤着中华文明刚健日新。这就是“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文化价值所在。
游于“红楼梦” 栖在水云间
文化与旅游水乳交融、互为助力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坐落于河北廊坊,是新绎控股的旗舰项目——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度假区的核心项目,依托区位优势,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文旅市场带来巨大想象空间。作为一个以戏剧演艺为核心体验的文旅新物种,“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以西方现代文娱IP为引领、以大型娱乐体验设施为核心的主题度假区不同。置身“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依托丰厚的传统艺术宝藏,游客会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文旅融合的魅力产生全新的认知。
“来之前我以为这里是宁国府、荣国府、大观园的复建,来了以后才知道,这儿集合了和《红楼梦》有关的各个年代、各种情境和想象空间。”来自北京的游客小许道出不少游客的心声。的确,这里不是仿古建筑的复制和粘贴,不是“网红”身着汉服的造势和引流。“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王潮歌无心全盘复现古典小说《红楼梦》所描写的场景和故事,而是通过中国传统写意、留白的审美观念结合现代科技,打造108个情境空间和大大小小的演出场所,通过曲径通幽、内敛含蓄的形式激发游客的想象力,使得游客能够在此感受传统的魅力与生活的美好,突出旅游体验中的文化气息与中国气派。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不囿于小说《红楼梦》的故事框架,而是更侧重讲述问世270多年来《红楼梦》读者的故事。游客能够在“幻城”中看到1812年的婺源汪口村、1974年的苏州东风区二商店、1999年的广州番禺筒子楼、2018年的北京耳朵眼胡同53号院……这些充满历史质感和生活气息的空间,叠加强化情感共鸣、突出沉浸感受的戏剧演出,使得“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提供的游赏体验高度场景化、情境化,文化味十足,体现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新理念。
正如王潮歌所说,《红楼梦》从未完结,而是一直在被续写,被广大受众续写,被“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续写,被进入这座“幻城”的每一位“读者”续写。可以说,游客每每游览、感受“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之美,都续写着《红楼梦》的当代篇章;每每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分享旅游体验,都彰显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旅游体验越丰富,文化意味越浓厚。
新绎控股董事长李晓菲表示,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中坚力量,他们更重视个性化、体验式、品质型、仪式感的消费,驱动文旅消费升级,催生“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的新文旅供给。文旅消费的底层逻辑变了,文旅产业从观光度假游向文化体验游转变。“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属于沉浸式文旅景点,与《红楼梦》精神气质关联的新产品、新内容、新业态将由“读者”们共创,并通过文化社群的持续运营,发酵其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多业态汇聚,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
作为一种全新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大型综合戏剧主题公园,“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京津冀文旅业态的空白。从IP培育到产业聚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开启建设运营的新模式,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从民族文化符号和生活方式中发掘旅游资源,探索以戏聚人、以内容留人,先打造“幻城”这一主题公园,以戏剧和情境园林作为体验内容充盈其间,在情境空间和传统文化的支撑下,实现“园生IP”,然后从中扩展出各类内容、产品与业态。这些内容、产品与业态紧紧围绕《红楼梦》主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展开,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身的有机体。
丝路中心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毗邻,不仅各大剧场、音乐厅轮番上演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丝路中心美术馆还始终坚持学术标准,为公众打造集专业性、体验性、知识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艺术生态平台,观众、游客还可以在丝路中心5层、顶层品尝美食。此外,丝路中心的丝路广场、和平广场、吉祥广场以及空中云台等还能举办高端品牌发布、潮流时尚嘉年华等各类大型活动,用艺术、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激活生活体验。
除了与丝路中心相邻为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还被水云间文化商街“U形”环绕。水云间文化商街由水悦街、云锦街和水云礼院组成,总长度1400米,提供超过8万平方米的配套商业空间。水云间文化商街的外街为注重体验的艺术氛围商业街道,设计理念取自萦绕于水云之间、宛若幻境的“千里江山”,屋顶创意源于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展现了中国山水神韵。水云间文化商街的内街突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市井风情,高9米的水云画廊精选全国各地文化民俗元素,融合现代的民俗彩绘设计,利用建筑透景配合灯光,极具文化艺术气息。此外,“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周边还有可供游客下榻的特色住宿水云宿集。水云宿集是由5个主题场景、10类风格院落、上百套江南合院组成的多场景、多风格、多IP的客栈群落,与周遭主题公园、艺术街区等不同业态相融合,打造体现中国生活美学的“院子文化”,也方便了游客居住流连、深度体验。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突出产品元素和服务元素集约互动,为文旅产业提供着大量新空间,催生着丰富的新业态,具有较强的产业和消费集聚型吸引力,将有力带动周边业态聚拢、发展,为各地正在开展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此前,已经有北京老城区南锣鼓巷,改造成“老胡同里的新生活”;原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引入诸多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逐渐形成闻名遐迩的艺术群落。今年初,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受到有关部门、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
“我们以《红楼梦》内容以及近300年来积累的‘《红楼梦》传统文化蓄水池’为核心,联合非遗手工匠人、专业设计师工作室、研学教育机构、红学专家等共同开发打造,小到香薰、美妆、服饰、图书等特色文创衍生产品,大到《红楼梦》美食宴、《红楼梦》主题研学营、‘花朝节’《红楼梦》主题节庆活动等,为游客、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旅体验。”李晓菲表示,未来将围绕“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园生IP”,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平台,与各方优秀文化艺术机构与商业合作伙伴携手,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进一步塑造成集文化艺术体验、交流与创作,文创艺术品设计与交易,度假休闲及节庆展会于一体的文旅商业体。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吸引游客,煞费苦心拼“出圈”、蹭流量,喧闹一时终归沉寂。其实文化品位决定旅游品质,文化积累驱动旅游增值,文化“爆款”催生旅游“爆点”。如何把自媒体“流量”变成文旅产品的“留量”,需要像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这样多一分耐心、从容和智慧。
?“新质文旅”引人入城入戏入梦
当前,沉浸式演艺是文旅行业的热门现象,观演模式创新背后的科技力量,则令人憧憬科技赋能文旅发展的广阔空间。
什么是“沉浸”呢?是沉浸于一个剧场空间、一段戏剧故事,还是沉浸于一种艺术氛围、一个文化场域,抑或索性沉浸于一座城?当人们步入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即便拥有丰富的沉浸式项目观演经历,也仍会感到新奇甚至惊诧,其带给人的独特体验与冲击很难用以往的审美经验去类比或概括。“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王潮歌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不能用一句话来说清楚,它就是它自己。
在行业与社会看来,“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戏剧主题公园,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大胆而极具新意的探索,取得瞩目成绩。今年2月,“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获选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公布的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成为引人关注的文旅样本、引人遐思的文旅景观。
多维发力,丰富游客体验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设有16道形态各异的门,人们可以选择一道门走进其中。这里没有小说中描述的荣宁二府、大观园,而是有着108个情境空间,王潮歌将它们视为“戏剧幻城”中默不作声的演员,游客在不同的情境空间中来往穿梭,构成这里排序第一的大戏。
王潮歌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总设计师王戈无意于复现小说中的场景,而是希望以中国古典留白写意的审美理念,发扬中国建筑的优势特色,激发、呼唤游人的想象和参与,从而构建起每个人心目中独特的红楼情境、想象空间。置身于这座“幻城”,就是沉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哲学之中,沉浸在关于《红楼梦》的文化想象之中,沉浸在自身生命与情感体验的回味之中。“我们没有能力去建造一个想象的世界,但是我们有能力提醒您想象。”王潮歌说。
除了108个情境空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还拥有四大主剧场和近20个沉浸演出空间,这些演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突破着传统的观演关系,提供不同以往的观剧体验。观众、游客可以从后台进入《真亦假》剧场,近距离观看各演出部门的工作流程,这是资深戏剧观众也难以拥有的视角,令人对戏剧、对剧场有了全新感知;可以在拥有7个空间的《读者》剧场中行进,边走边看边想;也可以在“床剧场”中躺下来观看,在一点新鲜、好奇乃至无所适从中与演员互动,跟随主创的脚步进入“幻境”、开启思考,将观演转化为一种行为艺术。正如钛媒体“增长会”账号刊文所称,在先进的舞台技术支持下,传统地域故事或文化典故有了更直接且纯粹的表达方式,身处“戏剧幻城”中的人也成了戏剧中的一部分,从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这样的观剧体验和参与度是常规演出难以实现的。
多元内容,呼唤观众共情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没有局限于小说原著,而是花大力气演绎问世270多年来,《红楼梦》读者的故事与心情,这些感悟与情愫穿梭于小说文本内外,构成一个包含着丰富情感与经验的、更为广博的世界。“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运营方新绎控股董事长李晓菲表示,这种立意上的突破决定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所有创作都是原创内容,无论观众、游客是否读过《红楼梦》,都能体验到内容上的新颖,也能感受到文化上的亲切。可以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没有小说《红楼梦》描写的大观园,但为观众、游客打造了一座戏剧和文化的大观园。
引发观众广泛情感共鸣的作品,总能从人们的普遍感受、集体情愫中寻找灵感、提取元素。“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有一座《第三十五中学》剧场,这里有教室、操场,也有老师、课堂。当剧中学生走到观众面前问道:“你,是未来的我吗?”不少观众包括资深戏剧观众,都不免潸然泪下。从教室到操场,恰是与往昔岁月、与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时光作别,青春的怀想、岁月的感叹、离别的触痛总能让观众在不期然间沉浸其中、深受感动。
人们需要在戏剧中感受柔软心弦的拨动,也需要从艺术中汲取力量、获得鼓舞。“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有家“二商店”,它从1973年的苏州“穿越”而来,见证着一个弱弱的小男孩和一个壮壮的大男孩之间的友谊,向观众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与温暖。这里还有一座名叫“张迎春”的室外剧场,演出的是1965年四川攀枝花的故事。当越剧电影《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旋律响起,一场献给用青春、汗水、热血迎来祖国春天的建设者的礼赞也拉开了帷幕。网友“丹丹朱的青年厨房”在社交平台称,曾经历过大雨滂沱中演员依然满怀信念完成演出的情形,戏里戏外都令人感动。
不难发现,“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聚焦阅读《红楼梦》的人,演绎着不同时空中的人生起落、悲欢离合,不同的观众、游客总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点。哪怕有人不喜欢《红楼梦》也无妨,有个剧场叫做“我就不喜欢红楼梦”,那里开展的是一番别有意味的文化对话。很多网友尤其是年轻人感叹:“这个立意太棒了!”
多重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从青铜器和甲骨文发端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科技时代找到了新的载体,拓展了面向更广大人群的传播渠道。近年来,科技赋能文旅行业取得显著成果。“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创新创造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科技强有力地保障着园区的运营,创新着艺术的表达,提升着观众和游客的体验。
据介绍,“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通过智慧园区运维管理平台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化游园体验,实现园区物联化、平台化、可视化,游客通过手机扫码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演出及各种详细服务信息,生成沉浸式导航路线,获得便捷、舒心的体验。
科技不仅体现在整体运维上,也活跃于艺术创作中。精心设计、精密布置的音响系统营造针对不同情境、不同演出场所的精准声音氛围,让观众游客不知不觉间悄然融入。具体到戏剧演出,看过《四水归堂》的观众一定会记得置身徽派建筑风格的旧宅中的身临其境之感,也会记得剧场中断断续续的雨,从1812年下到1957年、下到此刻。科技的运用让光影闪动间精准落下的雨串联起时空跨度颇大的剧情,也烘托出一种绵延感、历史感甚至宿命感,而后者恰恰是王潮歌想要表达的。
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科技为创新观演关系、营造独特观赏体验助力良多。《书不尽》剧场“悬挂”在墙上、能够自由延展收缩的观众席,就给不少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演出借助科技力量,在同一空间中实现“行进+坐定”两种观演方式的巧妙结合。穿梭于《红楼梦》内外耐人寻味的故事,配合极简的舞台、考究的光影、创新的观演关系,科技于不知不觉间让表达更有层次,让戏剧更有魅力。廊坊新绎控股有限公司对科技赋能“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探索,得到业内专家的称许。
以梦作舟 扬交流互鉴之帆
人类发展史表明,推动人类文明的繁盛和进步,应让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和合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学艺术更有一种打动心灵、沟通世界的特殊魅力,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对外文艺交流、对话、互鉴,以多样态的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交流平台,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在河北省廊坊市,有一座囊括了沉浸式演艺情境园林、多功能艺术空间、艺术商业街区等多样文艺业态的人文艺术休闲度假区——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正如其名,“梦廊坊”以“梦”作舟,扬起交流互鉴之帆。
寻梦·让世界更好发现中国之美
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甫一踏入园区,中式美学的意境便扑面而来。大面积的色块留白,随类赋彩于一点睛之处,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斗拱飞檐、连廊亭台镶嵌于墙檐半空,立体生动;108座情境园林相融相生,神与物游,身着传统服饰的演员与游客穿梭于园林中,步步生景。剧场里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剧场前汉字解构设计的装饰雕塑,耳畔悠扬婉转的游园主题曲,远处特色餐厅飘来的阵阵香气……戏剧、建筑、文字、音乐、美食等多种“语言”生动讲述中国故事,调动游客视、听、嗅、味、触等多重感官领略具有时代气息、中国气质的美。
“我们致力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创作更多能够代表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当代表达符号,让世界了解中国。”项目运营方新绎控股董事长李晓菲表示。
在正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找到文化的契合点,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让世界发现中国之美,不仅要让海外游客看得见,还要有兴趣看、看得懂。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突破性地以读者视角切入主题,把《红楼梦》诞生近300年来中华大地上不同时空背景的读者故事戏剧化铺排,编织成一个宏大的、有生命力的“红楼梦宇宙”,可谓囊括古今中华儿女生活场景的“大观园”。同时,采用高科技舞台技术和极具创意的沉浸式演艺模式,增强游客观演体验。
“这样的方式让我更丰富、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西班牙游客胡安·巴布洛说。随着认识了解的深入,许多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从起初的猎奇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连接与共鸣。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大型室内剧场《读者》共有7个观演空间、3条观演路线,行进观看,剧中人物就在观众身边悲喜嗟叹、互动对白。诚然,这种特别观演方式是《读者》“吸睛”的亮点,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其模拟了日常阅读时的场景和想象,从而将观众的个人经历与作品和其蕴藏的中国文化建立联系,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这使得“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成为文化展示与传播的优秀样本。
筑梦·牵起连通中外的艺术纽带
在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内,有一座以“流动的云”为建筑创意意象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千年以前,在陆上丝路的广袤大地和海上丝路的无垠蔚蓝之上,“流动的云”是无数旅人的陪伴,承载了跨越国界、超越语言的远方遐想。如今,“流动的云”飘落到京津冀腹地,其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包含4座特色剧场、1个音乐厅、14个艺术展厅及多功能艺术空间,成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文化艺术交流窗口。
艺术是“地球村”的通用语言,将不同时空熔铸于人与人相亲相近的美好瞬间。比如,1930年,梅兰芳把京剧带到美国,引起大洋彼岸人民的热烈追捧。有美国媒体惊叹:“梅兰芳是你所看到过的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集演员、歌唱家、舞蹈家于一身,而又水乳交融。你简直觉察不出这三种表演艺术的分界。”
自开园以来,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已经承接举办了“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你好,艺术!”生活节、匈牙利文化与美食节等多个国际艺术交流活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预计每年举办各国特色演出超50场,举办中西文化类展览近20场。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讲述了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人生传奇,将摇滚与古典大胆碰撞,自2009年首演后风靡全球,成为法国现象级音乐剧代表作。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根据普希金同名诗体小说改编而来,由传奇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世界顶级院团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演绎,被剧迷称为“世界级神作”。今年,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将这两部作品引入,开票以来,销售火爆。
“这在过去绝对想象不到。能在廊坊看到《叶甫盖尼·奥涅金》《摇滚莫扎特》这样的国外知名剧作,在拥有顶级硬件设施的剧场欣赏演出,让我们可以自信开放地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观众刘源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需要相互凝视,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还将为不同的戏剧形式和艺术家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推动国际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全球文明的多样融合,与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同行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以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让戏剧艺术更好地服务大众,让包括青年人在内的百姓更多参与到戏剧中,拥抱艺术、共享美好。
圆梦·打造更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去年11月,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迎来了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托比亚斯·比昂科尼以及雷米·波尼法索、陈仲文等相关人士,他们在此调研,商讨2024年“世界戏剧日”的筹备工作。
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观看了《真亦假》《第三十五中学》《四合院》等剧场演出后,托比亚斯·比昂科尼表示,这些故事非常具有吸引力,走在这里,就走进了一个《红楼梦》读者的世界,自己也成为这些戏剧的一部分,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来自于传统文化和戏剧表演的奇妙碰撞。
“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所呈现出来的戏剧水平、建筑水准都具有很高的完成度,符合‘世界戏剧日’中国活动的落地条件。”托比亚斯·比昂科尼说。他还提出未来共同举办梦廊坊国际戏剧节的期望,为中国再打造一个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国际戏剧节品牌。
如今,2024年“世界戏剧日”活动即将在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开幕。
这是国际戏剧协会自1962年起每年举办的品牌活动“世界戏剧日”首次来到“梦廊坊”。来自新西兰、智利、法国、波兰、格鲁吉亚、伊朗、古巴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将齐聚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为观众献上一场多元融汇的艺术盛宴。
“像《红楼梦》这样的艺术经典,凝聚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深层文化基因,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人文底气。”李晓菲表示,“世界戏剧日”与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的这场“梦幻联动”,有助于“梦廊坊”打造国际文化交流知名品牌的愿景落地推进,“坚持国际视野,注重共情传播,在表达创新上下功夫,为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构建方式、路径。”
当中国阔步走向世界时,如何使国际交流更加开放、平等、健康,是文艺工作者和所有致力于文化生产传播的企业、机构肩上的使命。通过“梦廊坊”这样的文艺新平台,焕发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外国友人自发自愿地向这种文化靠近。这不是一次嘉年华式的狂欢能够完成的,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投入,以及文化积淀和文化自觉。
春和景明,姹紫嫣红。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正面向广阔世界,创造美好未来。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