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冲上“榜一”,“陈桂林”凭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22 02:06:20 来源: sp20241122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主人公“陈桂林”得知自己时日无多,打算投案自首,却发现自己在三大通缉犯中仅排第三,由此激发了他“干票大的,江湖留名”的“冲榜一”之旅……截至发稿,这部犯罪动作电影票房已超6亿元人民币,成为3月电影档期中话题热度的“榜一”。

  这部影片引发了观众的热烈探讨,比如源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自新》等典故的片名,对应“贪、嗔、痴”等佛家理念的寓意,主人公“掷筊问卜”的情节……种种与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相呼应的叙事细节,让这部台湾电影引起大陆观众的共鸣,也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对此,《中国新闻》报采访影视行业工作者、文化学者,解读《周处除三害》中的文化“彩蛋”是如何打动观众的。

赵丽娜,制片人,编导,台北城市影像(CITY IMAGES)创办人。曾制作并执导纪录片《我在台湾遇见你》《我在江南遇见你》等。受访者供图

  陈桂林、鲁智深与东方美学

  3月通常是国内电影市场相对平淡的档期。今年3月1日,《周处除三害》与好莱坞科幻片《沙丘2》同日上映,后者吸引了大部分影迷的视线,其中包括制片人、编导,台北城市影像(CITY IMAGES)创办人,同时也是电影爱好者的赵丽娜。

  从大陆返回台湾的前两天,她抽空去看《沙丘2》,走进电影院便听到两个年轻人正讨论《周处除三害》:“没想到台湾人拍电影拍得蛮好的。”彼时这部电影已上映数日,口碑开始发酵。听到朋友、网友和路人好评不断,赵丽娜被勾起了好奇心。

  观影后,对于“这部电影为何这么火”,她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电影,我想到的是《水浒传》里鲁智深坐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自认‘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在生命最后时刻,他放下了快意恩仇的一切。《周处除三害》的最后,镜头给了主角陈桂林一个脸部特写,让我想到鲁智深从‘贪嗔痴’中得以解脱的时刻——这种境界的提升,正是东方传统美学的体现。”

  赵丽娜认为,从东方美学的角度探讨《周处除三害》,比单纯从情节叙事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更容易引起共鸣。

  “比如,国内很多犯罪类型片采用‘惩恶扬善’的叙事结构,而《周处除三害》有‘惩恶’,没有很显性地呈现‘扬善’。但观众不会觉得这个(惩恶却不扬善的)逻辑很荒谬,因为很多古代文学作品里就有‘以暴制暴’的故事,这种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的情绪,通过中国传统美学传承至今,成为现代人也很熟悉的一种情绪。所以,观众不会纠结于‘陈桂林怎么会这样’。这个人物在‘贪嗔痴’中一步步走到最后,他的快意恩仇,和他客观上的‘行侠仗义’,符合人们对江湖逻辑的想象,因此人物行为也自然而然地被两岸观众所接受。”

  《周处除三害》凭借较高的完成度、可圈可点的表演以及暴力美学的艺术手法,为观众提供了充沛的娱乐价值,同时通过美学层面的人物“进阶”完成了“抚慰人心”的作用。赵丽娜说,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该片无疑是合格的。而且,其在类型上的创新也值得借鉴。

  “1970年代,胡金铨导演的《侠女》将香港电影的武打特色与台湾电影的文艺风格结合起来,并融入了‘留白’等东方美学元素,形成经典武侠电影风格,影响了很多导演。《周处除三害》也体现了香港类型片、台湾文艺片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从创作角度来说,这种创新折射出港台电影类型上的日趋丰满;从市场角度来看,其在大陆的票房成功,反映出观众对多元类型选择的需求。”

  近年来,赵丽娜先后拍摄制作了《我在台湾遇见你》《我在江南遇见你》两部反映两岸文化连结的纪录片,目前已开始筹备拍摄下一季。在她看来,两岸影视行业从业者应加强交流,从专业层面多做沟通和探讨,共同推动两岸的影视行业发展。

  “今日方知我是我。”赵丽娜说,“我们拍当代城市纪录片的时候,在展现‘传统’的同时做一些‘当代’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从“关帝像前掷筊杯”看两岸民间文化同气连枝

  在电影《周处除三害》中,台湾的演员和故事背景、香港的编剧和导演、两岸流传的民间故事熔为一炉,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还是“关公显圣”的传说,都是两岸民众熟悉的文化元素。

  电影中,主人公陈桂林在自首前犹豫不决,他在关帝圣君像前“九掷筊杯”,结果都显示“同意”。于是他遵循关帝旨意,踏入了警察局的大门。

  对于这一情节,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原海外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客座教授朱正明表示,千百年来,从官方祭祀到民间崇拜,关公逐渐被塑造成了“忠义仁勇诚信”的化身。民间将他尊称为关公、关帝、关老爷,素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说法。在台湾,很多老百姓都信关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婚丧嫁娶等重大事项,很多台湾居民也会到关帝庙参拜一番。

  关公是忠诚正义、诚信勇敢等品质的象征。在《周处除三害》及很多港台黑帮题材电影中,都有“三教九流”拜关公的场景。电影里,陈桂林被关公的旨意所鼓舞,走上了“惩恶”的道路。现实中,关公精神也自带教化作用。朱正明表示,在台湾,有关协会曾组织关公文化的专家学者走进监狱,动员囚犯学习关公文化,以写故事、画像等方式来纪念关公。

  随着关公文化广泛传播,一大批关公文化遗迹遗址保留至今。“山西运城解州是关公的家乡,也是关帝祖祠的所在地;湖北当阳的关陵葬着关公正身,附近的玉泉寺被视作关公信仰的发源地;河南洛阳的关林葬着关公的头颅,与以上两处并称海内外三大关庙。”朱正明说,“这三处位于大陆的关庙,是关公文化的‘根’之所在。”

  朱正明形容,如果说关公文化的“根”在大陆,那么繁茂的“枝叶”就在台湾。如今,岛内700多家关帝殿堂香火鼎盛。每逢关帝诞辰与金秋时节,台湾各地的关帝庙会举行纪念关公的庆典仪式。在此期间,台湾的关公文化社团还会赶赴福建东山岛等地,参加大陆关公文化节,祈福海峡两岸繁荣昌盛。

  如今,关公文化已成为连接两岸的精神纽带。为弘扬关公文化,朱正明曾8次赶赴台湾。在台湾宜兰举行的一场“世界关公文化摄影展”上,朱正明的摄影作品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次展览持续5天,先后有100多家关帝庙组织数千名群众前往参观。“我是代表大陆办的展览,观众都是台湾居民,大家亲切交流,完全就是一家人的感觉。”朱正明说。(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作者 任德辉 报道)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