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发布时间:2024-12-23 18:25:33 来源: sp20241223

  国务院办公厅前段时间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调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环节多,对方方面面均有涉及。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如何有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催生新引擎、激发新动能、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一步。高校具有学科齐全、融合交叉、人才汇聚、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整体优势,发挥着创新源头的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重要的成果供给方。但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这表明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方面仍存在较大挑战。

  打通转化关键堵点,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消除创新机制、人才、平台等方面的阻碍,让更多创新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找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优解。

  高校应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研究。瞄准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努力取得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可通过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源,提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等方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交流合作,产生更多创新思想和成果。高校还应支持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如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合作交流,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应提升相关人才市场化眼光和能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团队培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涉及多个方面,不仅要有懂科技研发的人才,也要有懂市场转化工作、能够将科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应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由导师和科研人员作为主力,带领硕士、博士生等开展科研攻关活动,并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创新竞赛、实习实践、模拟市场交易等方式,引导科研团队人员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塑造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比如科技创新、产权交易、市场推广等,让学生接触多元化领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化思维方式和综合素养,增强对市场的敏锐度,提高科研人才的成果转化能力。

  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高校科研环节,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等因素,提供科研方向建议和指引,及时把脉、诊断,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高校与企业应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专利转化率。高校还应建立科学、客观的科研评价体系,注重创新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可设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用于支持专利转化工作,并引入市场化机构参与专利转化工作,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提供专利申请、专利布局、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交易等相关专业服务,提升高校的专利运营效率,更好地推进专利转化工作。

  郭晓君 经济日报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