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9:23:53 来源: sp20241127
“又缩短了3秒!”新年开训,随着考核员准时掐表,北部战区空军某地空导弹营三级军士长鲁东亮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每次训练,鲁东亮和战友们就像在和兵器较劲儿一样,力争要有所进步。用他们的话说,“雷达早发现目标几秒钟,导弹就多几分命中概率,打赢也就多了几分胜算。”
那一年,该营参加上级组织的某大项比武竞赛,官兵们也是以这样的劲头过关斩将,一举夺得象征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最高荣誉的“金盾牌”,鲁东亮等11名官兵荣获“蓝盾尖兵”奖章。
近年来,从老装备跨代换装新装备,该营官兵一路学习,一路加速,一次次刷新纪录……这种加速奔跑的紧迫感已经融进全营官兵的肌肉记忆。随着采访深入,记者渐渐发现了这个导弹营换装不久就勇夺“金盾牌”的“密钥”——持久的学习力。
唤醒学习力,努力推倒思维里的那堵墙
终于要换新装备了!那年隆冬,换装的通知刚一下发,就迅速在全营官兵口中传开。大家兴奋得像盼望过年的孩子,手舞足蹈。
冷静下来,老班长梁涛陷入沉思:操纵老装备十几年,早就习惯了传统的“眼瞄手摇”;现在,换成“指哪打哪”的新式精确制导武器,自己还能不能顶上去?
没来得及细想,梁涛踏上列车,和战友们一道前去参加改装培训。
一同参加培训的官兵都是兄弟部队的技术骨干。不同的是,他们以前操纵过同类型装备,唯独梁涛和战友是直接“跨类型”来学习。
理论基础为零,实践经验为零,刚开始上课时,梁涛听教员讲装备原理就像在听“天书”。
“起步就落后,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后面铆足了劲,就是想用成绩证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差!”梁涛坦白地说,虽然心里憋着劲儿,但确实被新装备、新知识“震撼”到了。此前,他们一直困在自己熟知的经验区,现在“必须努力推倒思维里的那堵墙”。
着急归着急,“墙”在那里,怎么去推倒?营长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提升学习力!
课上讲的没听明白,他们就在教室后面架上一台摄像机,课后再一遍遍回放讨论。白天有知识点没吃透,他们通宵达旦也要当天弄明白。
在大学生士兵李鹏的记忆中,那段时间学习室里的灯凌晨1点前从未熄过,感觉自己又上了一次紧锣密鼓的高三学期,经历了一回高考!
得知来接装学习的战友们这么拼,在营里留守的官兵特意设计制作了一批书签,寄过来给大家加油鼓劲。书签很简约,用黑色楷体大字写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收到书签后,李鹏也领悟到了战友的一片苦心:“学习新装备,咱不能只知道吃身体上的苦,更要肯吃思想上的苦!”
李鹏和战友们渐渐发现了一个深层次的现象:其实,许多知识就藏在各类教材和书籍之中,需要靠深入学习去挖掘、吸收。
助理工程师黄继拯在全营推广自己构建的装备思维导图,并反复向战友灌输“学习可以碎片化,知识必须体系化”的思维理念;老班长梁涛在纸上“跑”电路,绘图的草稿纸攒了厚厚一摞;三级军士长吉梓林把教材翻烂了,案头的几本书上密密麻麻满是红蓝相间的批注……
回忆起这个营官兵的学习状态,当时负责改装教学的一名教员印象深刻:“真不一样!看着他们执着钻研的那股劲儿,让你也有立刻拿起书本学习的冲动!”
否定昨天的自己,只为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
版本,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一个高频词。
一套训法,几经迭代——从训练大纲规定的任务用时“及格线”开始练起,1.0版本缩短了用时,2.0版本仅需“及格线”的一半时长,3.0版本继续压缩用时。这群年轻的官兵仍不满足,他们认为,还能快些、再快些!
运用最新版本的训法,他们已将任务用时缩短至“及格线”的1/4。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负责牵头更新训法的中校田利博总结出答案:“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每次否定旧版本,都会写下训法新的一页。否定昨天的自己,只为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
“敢于推翻自己”,是战友们眼中田利博最显著的特点。训练一结束,他就带着大家研究数据,希望能找到提升训练质效的更优解。哪怕是自己之前总结的训练经验,如果还有改进空间,他也会以“归零心态”毫不犹豫推翻重来。
“过去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我们工作,但现在练兵备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变化,过度依赖经验就会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情况。”田利博说,“以前,操纵老装备主要拼体力;现在,操纵新装备主要拼脑力。不学习,不行;学慢了,也不行!”
全营官兵把每一次训练、每一次任务都当成一堂必修课。如今,在重大任务牵引下,能上的课、要上的课太多了,每堂课都需要他们沉下心来,提炼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断创新战法训法。对此,该营教导员深有感触地说:“都说地空导弹兵是‘车轮子上的部队’,其实‘动’的不只是车,更重要的是官兵的思维要‘动’起来。”
为了活跃官兵思维,这个营发起“互相学习、互相提问、互促进步”的“三互”学习活动。这种经常性互相提问的方式,不拘泥于课堂上还是饭堂里,不局限于学习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机会大家就可以随时提问、一问到底。官兵们答对过关,便可理直气壮地反问对手;答错转身,自己再去主动加班补习。
一次“诸葛亮会”上,一级上士刘兵刚阐述完一个关于数据传输的问题,会议桌对面立即传来战友康志强的否定声。会上,两人争论起来,谁也不服谁。会后,两人继续交流、互取所长,一份更完善的方案随即“出炉”。
“大家都想上进,谁也不愿意被否定,但这样的争论必不可少。”刘兵说,大家就事论事,每次争论完都能达成一种共识、固化一项技术成果。
一次,排查某装备故障时,中士寇赫磊、姜博威意见相左。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一个电话打到了装备生产厂家。最终,在技术专家的耐心指导下,故障顺利排除。如今,姜博威和寇赫磊都已经成长为操作技师,作为新生代技术骨干,活跃在演训一线。
真正的学习力,是永远善于接受新事物
翻开一级上士张相争的理论学习笔记本,扉页上工整地写着这样一句话:“不接受改变,注定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作为新型装备的发射班班长,张相争不断尝试在实践中进行技术革新。他告诉记者:“通过小革新、小发明,把装备性能挖到极限,才能对得起这么好的装备!”
训练场上,他们先后试验几十种材料,把影响导弹发射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为缩短某型雷达架设时间,战勤班想方设法解决场地平整问题,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架设成绩显著提升,流程更加优化。
学习室内,有关创新的话题始终保持热度。他们探索出“人盯人”训练法和“时间轴”训练法——
所谓“人盯人”训练法,指的是技术骨干之间的比拼。通常,两名骨干围绕同一个问题,互为裁判、互相监督,看谁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更快、更好。
所谓“时间轴”训练法,就是把操作环节分解到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该营营长告诉记者,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官兵练兵备战的质效稳步提升。
这股强劲的创新之风,还“吹”进了炊事班。在做好全营官兵伙食保障的同时,炊事班班长杨斌不断尝试推出新菜品,让战友吃出幸福感。他带领炊事班结合野战实际需求,自制出“单兵炉灶”。记者发现,炊事员用几个毫不起眼的自制铁片,几秒钟就组装出一个便携式野炊小炉灶。这种炉灶便于随时随地做出热乎饭,深受战友们喜爱。
“武器装备越先进,越要练精练活。”这是全营官兵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在创新之风驱动下,全营官兵学习氛围更浓、学习质量更高,学习力向战斗力的转化不断加速。近年来,针对多个课目,他们形成并固化出成熟的操作流程标准;技术团队发表多篇理论研究成果,引领技术革新10余项,取得发明专利2项。
“真正的学习力,是永远善于接受新事物。”看到自己带出的“徒弟”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张相争经常会产生“本领恐慌”。很多时候,他又当起了“学生”,虚心向年轻战友们请教……
北部战区空军地空导弹某营扎实推进实战化训练。
学习力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石
贾俊峰
有人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北部战区空军某地空导弹营的换装腾飞之路再次验证一个事实: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然是一支爱学习的军队。学习力与一支军队的创造力、战斗力息息相关。胜利之师往往也是好学之师,一支有学习力的军队往往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战争是血性的比拼,也是智慧的较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才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战胜强敌,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学习力与战斗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昨天的“李云龙”,未必能打赢今天的战争。未来战争既是战场上的对决,也是“书桌上的较量”。当今时代,战争形式不断变化,武器装备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战场向新领域不断延伸,这些都对官兵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学习力,才能快速获得打赢未来战争所需的各种知识,才能加速新质战斗力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勤学不辍、功底厚实,打赢的天平就会向谁倾斜。
当前,我军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还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还不够,这两个问题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广大官兵常怀“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学习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进一步提升打赢能力。
学习力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石。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你的对手更善于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要求广大官兵既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储备新知识,在苦练中形成新技能,在探索中设计新战法,将知识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本报记者 任 旭 高 亮 特约记者 王学峰 通讯员 王立敏
(解放军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