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2:59:38 来源: sp20241123
信贷政策是观察货币政策动向的重要窗口。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更多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指出“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引起市场关注。
市场人士分析,未来央行将继续着力优化增量贷款投向,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同时考虑到增量贷款每年仅约为存量贷款的十分之一,存量贷款和增量贷款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本质上相同,将更多推动盘活存量贷款,减少对新增债务的依赖。
在盘活存量贷款背景下,不要简单地看信贷总量增长甚至“同比多增”,而要评估增量和存量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整体效能。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我国货币信贷存量已经很大,存量资金循环对经济增长也有作用,如果使闲置、低效运用的存量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新增贷款、货币增速慢一些,也能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通过有效地将增量信贷和存量信贷分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途上,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近年来,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显上升,而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贷款有所放缓。这两块合在一起后,信贷增长虽然慢了,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能是明显改善的。”董希淼说,信贷结构有增有减,反映了后续信贷增长的规律和新特点。
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化的视角。专家表示,短期一味强求“同比多增”,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反而可能造成“虚增”“空转”甚至透支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潜能。既要更多看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也要更多关注涵盖更全面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
信贷稳定增长和均衡投放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过去几年,虽然每年贷款都同比多增,但“大月过大、小月过小”波动更为突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贷本身在提质降速过程中,信贷结构中“增”的一面和“减”的一面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步。近期,3部门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要“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就是希望明年1月“开门红”时点或明年3月、6月等贷款大月不要冲得太猛,适度向前后贷款“小月”进行平滑,通过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提升经济恢复发展的稳定性。
姚 进
(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