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麦浪望丰年

发布时间:2024-12-15 12:41:27 来源: sp20241215

  河北省昌黎县的小麦收割作业现场。

  一名农机手正在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

  农机手们驾驶收割机从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飞跃村出发,前往南方多省收割小麦。   以上图片均为北安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有这样一群人,20多年来,一到丰收季节,驾驶农机,由南向北,为村民抢收麦子,被亲切地称作“麦客”。这群来自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飞跃村的农机手们,近年来每年作业里程4000余公里,作业面积60多万亩,成为助力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之一。近日,本报记者分赴黑龙江省北安市和河北省秦皇岛市,记录农机手们一路向北、抢收小麦的故事。

  ——编 者

  

  6月下旬,夏收临近结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来自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飞跃村的一批农机手,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他们从黑龙江省北安市出发,到湖南后汇入机收小麦作业大军,再经由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一路向北参与“三夏”小麦机收。

  “能帮人,还有收入,这活儿干着舒心”

  “今年的收割队,又快回来咯……”北安市飞跃村,74岁的秦智礼站在自家小院里,遥望南方,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

  2002年春天,秦智礼在报纸上了解到,由于天气原因,一些地区急需抢收小麦。他想:“如果麦子收割全靠人工,费老劲了,如果用机械收,肯定可以解燃眉之急。”

  当年6月,秦智礼和几个亲戚朋友开着两台租来的收割机,用了五六天时间到达河北,收割麦子。凭着专业技术和机械设备,他们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第一次跨区作业时,在河南、河北待了20多天,收了1000多亩地,赚了4万多元。”秦智礼说。

  “到外地收麦子,能帮人,还有收入,这活儿干着舒心!”回村后,秦智礼逢人便讲跨区机收作业的好处。

  第二年,秦智礼和几个村民凑钱买了8台收割机,20多人一起出发了;第三年,更多村民跟着秦智礼,把收割机开到了湖北、安徽……20多年过去,在镇里的支持下,如今的飞跃村有400多名“麦客”驰骋大江南北。

  他们每年5月初从黑龙江出发一直到湖南,再经由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一路开展夏收作业;秋季再从内蒙古开始,一路向东回到黑龙江,收割大豆、玉米等秋粮作物。最近几年,每年作业里程4000余公里,作业面积60多万亩,实现纯收入1500余万元。

  飞跃村的生活也因此有了一次次“飞跃”。家里有了轿车,镇上买了新房,村民们眼界也开阔了,也更加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上大学的、考研的、读博的,这些年,咱们这儿出了不少高材生!”秦智礼介绍。

  “一块几百亩的麦地,收割期往往只有两三天”

  6月下旬,昌黎县,忙碌的夏收正在进行中。马守柱站在昌黎县泥井镇赵家港村一片麦田旁,指尖在手机屏幕上飞快跳跃。作为飞跃村农机跨区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负责调度从老家一同出来的农机手。

  “老李,你那台收割机往北移50公里,那边有300亩小麦待收。”马守柱给农机手发出调度信息。他的手机里有好几个联系收麦的微信群,一有待收割地块的信息发到群里,附近的农机手便迅速响应,短途的直接驱车前往,远距离的则用半挂卡车接力运输前往。

  “对于华北冬小麦来说,虽然收割期能持续一个多月,但每块麦田的收割窗口期都十分短暂,一块几百亩的麦地,收割期往往只有两三天。”马守柱说,“有时农机手还在南边干活儿,北边的客户便早早地联系上了。”

  马守柱自家有两台收割机,自己和妻子开一台,儿子开一台。“注意观察地面情况,左前方有水井,别碰着”“旁边的电线看着点,注意躲开”……马守柱不时地拿起对讲机提醒儿子,“要细致,避免忙中出错。”

  眼前这片地收割完,农机手们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歇。马守柱的儿子马庆宇拿着几根火腿肠跳下车来。“一天忙得顾不上吃饭,在驾驶室里,渴了就喝几口水,饿了吃几根火腿肠,就这么坚持下来了。”马庆宇说。

  “昌黎,是我们这次机收的最后一站。”马守柱说,“这边6月底收割完毕,夏收就要结束了……”

  “每台机器每天能收割近200亩”

  夏日的午后,阳光洒在昌黎县安山镇广袤的麦田上,几台联合收割机沿着笔直的麦浪线缓缓前进,所到之处,麦穗纷纷收割入桶,经过内部滚筒等设备的打碎脱粒,麦粒落入储存箱……

  “现在真方便!麦子熟了,按照谈好的价格卖给收粮户,直接运走,不用我们操心收割、储存、晾晒那些事儿了。”种粮户赵荣国感慨,“以前就算是农家好手,一人一天也收不了多少,效率低不说,中间还有不少损耗。”

  “是啊,现在有收粮户联系收割和运输车队,咱们两边都省心。”收割队负责人、通北镇副镇长金少江说,“现在的国产收割机十分先进,经济又环保。每台机器每天能收割近200亩,损耗还非常小,收割完的秸秆还能回收发电。”

  随着农业集约化和土地流转,很多农田由专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统一管理,这样的规模化生产,给农机跨区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金少江说,单台收割机一个夏收季节就能收割超过2000亩,为车主带来六七万元的纯收入。“别看收割机体型大,操作却不算难,学上一段时间就能会。”金少江说。

  “一定要为‘麦客’做好服务”

  “农闲时不干活儿,收割机只能停在自家院子里,碍事儿。”2022年冬天,飞跃村村民杨金石原本想再购置一台收割机,但因为无处停放而放弃了。

  “不仅出行不便,还有安全隐患。”在飞跃村党总支书记高明雪看来,“一定要为‘麦客’做好服务。农机安置、交通运输、机械维修等问题,都要有解决方案。”

  去年,在高明雪的推动下,飞跃村投资50万元,建成1870平方米的机车库房,可容纳44台收割机,解决了收割机停放难和缺乏检修场地的问题。

  每年冬闲,是高明雪最忙碌的时候。“每年春节后就要把农机检修、机械改装、技术培训张罗起来,还要联系各地经纪人、设计行程路线,请农业部门为农机手办作业证。”

  近几年,“麦客”不再自己四处找活儿,只需要开好收割机、管理好车队。其他各个环节,有专业的团队分工负责。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飞跃村还组建了二手收割机交易市场,开展农机维护、运输、交易服务,年交易额达5000万元。

  “目前,收割机车库二期扩建项目正在谋划推进中,同时,我们还打造通北镇飞跃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通北镇党委书记闫忠友说,未来,要推动飞跃村的“麦客”团队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前进,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