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求解城市更新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4-11-26 05:34:58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社 上海1月26日电 题:上海求解城市更新新思路

   中新社 记者 许婧

  从早期的新天地、田子坊,到当前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蟠龙天地……上海的城市更新一直在飞速推进中。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如何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建设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代表委员们认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进入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城市更新要完善发展布局,必须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

  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由之路。2024年新年首个工作日,上海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重点部署新一年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要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推动城市更新模式创新。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发展

  近日,电视剧《繁花》带火了位于黄浦区的黄河路。在黄浦区,历史风貌保护街区街巷总量占整个区域41%,优秀历史建筑289栋。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表示,影视剧里20世纪90年代的黄河路不可能在现实中复刻,但黄河路、进贤路等将注入更多市民所需的服务功能,目前尚在规划中。

  近年来,外滩“第二立面”一些单体建筑以及成片风貌迎来了城市更新,焕发出新活力,更激发了经济的新动能,实现城区能级的跃升。

  在杲云看来,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原来基础上与时俱进,既要有过去的回忆,又要有时尚感、现代感,还要满足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

  上海市政协委员、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宝瑜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比如优先开展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老旧商办楼宇更新。

  城市更新离不开文化传承

  上海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安琦提出,在改建和新建的街区适当位置采取措施,以设置标识牌等形式留住这块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安琦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保护历史和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主要体现在老城区。但在老城区拆建部分以及新建街区,已经很难有这种感觉了。如何让改建及新建的街区更具文化和历史感尤为重要。

  上海市政协委员黄罗维认为,相关街区在改造过程中,可以依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等文化元素,构建沿街、沿河、沿江的文化标识,原汁原味地表现文化风采,还可以围绕标志性的文化地标展开建设,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美丽街区。

  罗宝瑜说,上海不仅有着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也有着较强的文化消费市场和人群基础,“文化+商业”的跨界融合在新时期大有可为,比如可以将中华老字号整合到商业体中发展,让高品质的本地好产品重回民众的日常生活,激发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城市更新另一头连着民生

  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表示,他正在提倡一个“倒过来”的城市更新,也就是城市更新不是始于硬件的建设和更新,而是开始于社群的营造和再造,与社区更新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青年人可以参与的舞台将会更宽广。

  城市要发展,就要“留下人、留住人、留住心”,安居是留才的重要考量。上海市政协委员柯政建议,通过大幅提升住房补贴,让各层次人才在上海都能租住得起体面的房子,并制定根据服务年限给予“退休奖励”的标准,让房子问题不再成为人才选择上海的障碍。(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