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承诺,中国提前6年兑现

发布时间:2024-12-31 01:27:34 来源: sp20241231

  日前,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2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和《可再生能源报告》,认为全球能源市场正进入由中国引领的“电力时代”,中国正在带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崛起。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称,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能源故事都是中国故事。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全球的能源转型不应只有中国故事,更要有各国团结合作的世界故事。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近年来,中国能源转型不断加速,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每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电是‌绿电‌”

  在日常生活中,电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有不少是绿电。

  今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公布了“绿电成绩单”:2023年,‌中国风光发电量超过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中国全社会每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电是‌绿电‌。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努力。

  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如‌风能、‌太阳能等。

  绿电的“绿色”属性明显,但劣势也突出——“靠天吃饭”,受天气、季节等影响较大,电力稳定性差。如何稳定输出?

  方法一是使用“充电宝”。

  内蒙古风力资源丰富,风能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一。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20万千瓦风电基地,大功率风机矗立在辽阔的草原上,巨大的风机叶片,将草原的风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的电能。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百胜泉风储电站站长郝龙伟介绍,风机叶片直径在195米左右,在额定功率下,每转一圈,大概能发出9.3度电。风机发出的电能,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并入电网,传送到千家万户。

  因为风电“看天吃饭”,为保障电力电量平衡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电场配套建设了40兆瓦的储能系统。郝龙伟说,储能装备就好像是“充电宝”一样,将不稳定的风电,化零为整进行存储,有效地提高了风电利用率,而且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能力,提高了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方法二是“水光互补”。

  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塔拉滩,一度是沙尘肆虐、寸草不生,如今却是青草茵茵、羊群遍野,这里的羊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光伏羊”。

  这些变化要归功于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的建立,这也是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走进园区,目之所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吸收着阳光,生产清洁电能。

  但光伏发电同样“看天吃饭”,比如遇到阴雨天气,云层遮挡住太阳,光伏电站发电能力会迅速下降。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海南分公司产业园项目部工程师曹军介绍了解决方案:龙羊峡水电站“水光互补”,当太阳光照强时,用光伏发电,水电停用或少发;当天气变化或夜晚时,可以通过电网调度系统自动调节水电发电,减少天气变化对光伏电站发电的影响,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电源。

  一条330kV架空线路,将塔拉滩的“光能”和龙羊峡的“水能”串联起来。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130兆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850兆瓦,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80兆瓦。通过“水光互补”,龙羊峡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由原来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极大地提高了水电站送出线路的经济效益。

  曹军表示,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一年可发电14.94亿千瓦时,对应到火力发电相当于一年节约标煤46.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2.66万吨,“现在青海清洁能源进行跨区外销,江苏、北京等15个省区市都用上了我们生产的清洁电能。”

  在向外输送“绿电”的同时,光伏板还为塔拉滩带来了“绿化”效果。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塔拉滩就是大片的荒漠化土地,光伏电站建成以后,蒸发量、风速、沙尘都大大降低,光伏板下植被日渐恢复。”

  光伏板下建起了“光伏牧场”,养起了“光伏羊”。光伏板下的青草成了羊饲料,羊则成了园区里的“除草工”,避免了杂草长得过高影响光伏板发电。同时,“光伏羊”也成为提高当地群众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提前6年兑现承诺

  类似的绿色工程,在中国还有很多。当下,一批清洁能源重大工程正在全力推进。

  东南沿海,一个200万千瓦的滩涂光伏示范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若羌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建设全力推进。

  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如今,这一目标已提前6年实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作出新的部署。

  今年,多项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比如《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的出台,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明确路径。今年10月,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更好促进新能源的消纳。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着力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

  眼下,我国正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新疆出台16项改革举措,将风电、光伏项目的备案权由自治区下放至地市州,同时简化备案程序。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保障新能源送得出,用得好。

  今年,我国开工建设多条特高压工程,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到2025年底,配电网将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能力。

  针对风、光发电不稳定的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储能建设。8月份成立的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在对57项重点任务展开攻关。在广东,新研发的新能源全景预测系统投入使用,通过智能算法,可以根据风、光的变化精准调度新能源和火力发电的出力大小。

  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为各领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15.5%提高到26.4%。

  中国转型,助力全球

  “在能源史上,我们已经见证了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现在我们正在快速进入电力时代。”这是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勾勒的全球能源转型前景。

  几个月前,国际能源署(IEA)在其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中预计,当前和未来,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而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有助于推动全球实现能源转型。

  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其中中国的销量就达到约900万辆,这意味着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近六成在中国市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竞争力目前在国际上都比较领先,电动汽车出口对于缓解气候变暖和全球能源转型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中国“新三样”的产业在开放竞争中快速发展,形成了先进的绿色产能,为全球的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市场,实现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334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十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国的贡献率为45.2%。

  此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拓展绿色能源领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为所在国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方案。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谢列克风电场,总装机规模60兆瓦,同当地传统的燃煤发电相比,可年均减少约16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阿联酋,中国企业总承包的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可满足2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240万吨……

  从一望无际的光伏电板,到矗立的“大风车”,再到来往穿梭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在加快自身新能源发展,助推能源转型提“质”焕“新”的同时,也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绿色动能,交出优秀的“绿色答卷”。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王兴栋

  撰稿丨战星岑

  校对丨高少卓

  部分内容综合自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电子报》《中国能源报》等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